|
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逐步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
民族精神把中华儿女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年龄地维系在一起,凝聚在一起。民族精神又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中,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我们天津有着弘扬民族精神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抗震精神”、“引滦精神”、“创新精神”、“危改精神”,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近九年来,在“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全市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天津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形成了“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精神,“自加压力、超越自我”的精神,“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万众一心、共创大业”的精神。这些精神财富是伟大民族精神在天津这一方热土的具体体现,是天津人民对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这些年,天津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加速度态势,2001年和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位居全国第一。很明显,支撑这种速度的是“三五八十”积聚的巨大能量释放。这种能量来自“三五八十”创造的雄厚物质基础,也来自“三五八十”实施过程中深厚的精神积淀。这些精神所蕴含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全市人民开创新业绩、天津取得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五八十”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加快天津发展,必须弘扬“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精神
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针对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极的重大历史机遇,及时发表了举世瞩目的南方重要谈话。在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很快,形势十分逼人。面对这种情况,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明确指出,大干快上是我们的惟一选择,抓不住机遇,用不好机遇,我们就会上对不起国家,下对不起百姓。时任天津市市长的张立昌同志带领有关部门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先后提出了加快天津发展的“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到1997年,提前三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用5至7年时间,基本完成市区成片危陋平房改造;用8年左右时间,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调整一遍;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1994年3月7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使“三五八十”阶段性奋斗目标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三五八十”四大目标,体现了人民的意愿,适应了形势的要求,紧紧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把握机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机遇不常有,机遇也从来不等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不抓呀,看到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5页)“三五八十”奋斗目标提出以后,在实施的每个阶段,天津人民都表现出强烈的机遇意识,叫响了许多内涵深刻、催人奋进的警言和新思路。如在实施四大奋斗目标的第一年,提出“城市建设一天也不能耽误”,珍惜每一天时间,加快节奏,三步并作两步走,两步并作一步行。如针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出关键要抓住一个“快”字。要抢时间,争速度,开发要快,产业化要快。强调慢了就会贻误时机,丢掉市场,等等。市委、市政府的会议和文件上强调最多的就是“发展”和“机遇”,每一次的领导讲话中都充满强烈的紧迫感。正是全市从上到下这种强烈的机遇意识,时间“抢”在了前面,工作“赶”在了前面,提前一年实现了“三”的目标,经济总量和经济素质大幅度提高;世纪危改使140多万人受益,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功能;利用外资进入的大好时机,完成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改调任务;抓住了国家投资、启动市场和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机会,建成了滨海新区。正是由于不放过每一个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拼搏,天津人民提前一年完成了奋斗目标,成就了“三五八十”的辉煌业绩。“三五八十”的决策是机遇意识的充分体现,“三五八十”的实现是抢抓机遇的必然结果。
发现机遇要求有比别人更敏锐的眼光,抓住机遇要求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抢抓机遇与敢为人先历来密不可分。天津之所以能抓住机遇,实现“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就在于天津人想了别人没想的招,走了别人没走的路。要创造“国内少有,世界罕见”的危改奇迹,用别人的老办法,用自己的老套路做不到;如果没有“哪条路通走哪条”的勇气和胆识,根本无法解决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果不是独辟蹊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调整”,也不可能逐步还清历史欠账,使天津这个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生机。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2页)所谓“闯”和“冒”就是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就是具有“领先一步、高人一筹”的思路和招法。要干成新的事业,归根结底要有一股“气”、一股“劲”,这就是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些年,市委提出的“走科技路,吃科技饭,抢占科技制高点”、“跳出低水平竞争的圈子”等一系列思路和举措,无一不是敢为人先精神的具体体现。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世纪危改的辉煌业绩,有了无缝钢管工程等一批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项目,有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有了决定天津前途命运的“制胜一招”滨海新区的提前建成,有了未来天津大发展的坚实基础。事实证明,正是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精神打通了“三五八十”的成功道路。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实现“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后,天津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为进一步加快天津发展,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了新阶段“三步走”战略目标。面对更重要的任务,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弘扬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精神,敏锐地发现机遇,牢牢地把握住机遇,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于拼,拼出气势,立足于快,以快取胜,敢走过去没走过的路,敢干历史上没干过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巩固发展已有的优势和良好的态势。
“三五八十”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加快天津发展,必须弘扬“自加压力、超越自我”的精神
最近一段时期,全市掀起了一个“弘扬危改精神,加快天津发展”大讨论的热潮。在讨论中,人民群众反响之强烈、参与面之大、热情之高、涉及问题之深入,都是少有的。这次大讨论的显著特点是全民找差距,全社会挖潜力。在“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天津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大好形势下,全市上下却如此冷静地查找差距,让人感到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在这个城市涌动,这就是在“三五八十”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自加压力、超越自我的精神。
回首“三五八十”,从最初目标的提出,到今天开展的大讨论,天津人一直在自己和自己较劲,自加压力,超越自我。压力从何而来?首先,压力来自人民公仆实践“三个代表”、造福人民群众的高度自觉性。看着群众住在“三级跳坑”那样的危陋平房里,张立昌同志心情沉重地说:“解放40多年了,还有这么多群众住这样的房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问题。对我们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来讲,应该感到心里不安,压力很大。”拳拳为民之心溢于言表。其次,压力来自加快天津发展的强烈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自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面对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基础,天津人没有“看摊守业”、四平八稳地推着走,而是果断提出了“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将自己置于“背水一战”的境地。面对天津发展驶入快车道的局面,天津人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决心使天津“年年要有新变化,5年要有大变化”,努力使“天津发展再快一些、城市变化再大一些、群众收入再高一些”。第三,压力来自宽广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天津人瞄准的是全国最好的水平,世界最好的水平,天津不仅要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还要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第四,压力来自永不自满的觉悟和境界。天津这些年成绩骄人,亮点频闪,但时刻不忘眼睛向内找差距,告诫自己“好形势单靠守是守不住的”,“先进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方面的先进不等于全面先进,一时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要在高起点、高基数、高难度上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有了自找差距、自加压力的自信和勇气,就有了超越自我的动力。从“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到全面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从跨越式发展的部署,到“三步走”战略的宏伟蓝图,全市人民以自加压力、超越自我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次一次超越,推动天津迈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九年过去了,天津跨入了发展较快地区行列,建立了开放型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构架,实现了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老三件事”的历史使命刚结束,“新三件事”又摆在群众面前;在危改任务基本完成后,一批路、桥、河、灯工程又相继竣工;在一批全国一流水平的示范高中校先后建成后,又提出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使总体教育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在大力抓好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经济工作三件大事的同时,又明确了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搞好搞活中小企业、增加群众收入和加快城市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工作着力点和用力方向;在“三五八十”四大目标基本完成之后,又作出了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可以说,天津是在一次次超越自我中实现了发展的跨越。这些年,天津叫响了一句名言:“差距就是潜力,就是发展的空间。”所谓“差距”,是与一流的差距,与最高标准的差距。天津人民始终瞄准高标准、努力争一流,在找差距中挖掘潜力,在挖潜力中不断超越了自己。
一个具有自加压力、超越自我精神的城市是无往不胜、大有希望的。有了这种精神,就会与时俱进而不盲目自满,较劲爬坡而不消极懈怠,大业有成而不碌碌无为。继续弘扬这种精神,我们就能做到年年都有新的标准,年年都有新的突破。
“三五八十”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加快天津发展,必须弘扬“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事非经过不知难。2000年6月13日,全市危陋平房改造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上,许多与会的干部群众在回顾那段艰难岁月时,流下了动情的泪水。其实,在整个“三五八十”奋斗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无不充满着困难、艰辛,甚至是痛苦和挫折。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广大干部群众都能执著如一、坚韧不拔地努力奋斗,顶住了一个个压力,迈过了一道道难关,踏平坎坷成大道,打造了一个新天津。在这其中,支撑天津人民的力量是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团结拼搏、埋头苦干的意志品质。
实施大规模成片危陋平房改造,有两个最大的难题,就是要动迁和安置上百万人口,要筹集几百亿资金。钱从哪来?人往哪里去?曾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拆除700多万平方米的危陋平房,仅把碴土运出市区就需要几年时间。几百亿资金的筹集就更难了,当时全市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100亿。人们常说,农村工作第一难是计划生育,城市工作第一难是旧城拆迁,因为这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总有许多难以想像的工作要做。但是,在困难和风险面前,天津人民坚信事在人为、路在脚下,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大胆的创新,硬是创造出了“货币安置”、“以路带危改”、“区企结合”和“危改与房改相结合”等许多新的思路和招数,闯出了一条老城市改造的新路子。天津作为老工商业城市,计划经济烙印很重,旧观念、旧体制、旧模式的束缚,是严重制约发展的问题。这是比具体而有形的困难更大的难题。对这些关系改革成败的难题,全市上下没有绕着走,而是抓住有利时机,迎难而上,用创新的思维来一一破解。通过“嫁改调”、“顺势调整”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转变了观念,转换了机制;首创了像“看长远、算大账”、“让外商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等一系列极富天津特点的利用外资的新思路,实现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对外开放。十年来,全市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累计超过了200亿美元,位居全国前列。世界500强中有83家在津投资建厂,外商投资回报率成为全国最高的地区。这些年,我们之所以能够克服许多在当时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办成了许多百姓盼望已久的大事,让群众及时得到了许多应该得到的实惠,靠的就是有一种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精神。
一切落后,都源于思想守旧;一切发展,都始于开拓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讲,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三五八十”奋斗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全市上下始终坚持立足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在创新中找出路、求发展。1998年市委倡导开展的创新大讨论和实践活动,是全市人民创新意识的一次大提升,创新精神的一次大迸发。短短三个多月,《天津日报》等新闻媒体就收到来稿来信3000多件。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多方面的积弊,如“用旧观念看待新事物,以老办法处理新问题”;“提出的是新思路,起作用的是老思维”;“满足现状,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部门利益至上,过分强调隶属关系”;“缺乏机遇意识、竞争意识,习惯于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等等。自省的结果是除弊立新。天津人把创新精神灌注到自己的行动中。天津的发展思路由此而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形成了求新求快的鲜明特点;各级领导干部由此而突破了简单重复过去的思维定式,形成了争创一流的精神境界;全社会由此而突破了小富即安、四平八稳的习惯势力,形成了勇于创新、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这些年,我们之所以能够走出一条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得益于不断解放思想,得益于勇于开拓创新。
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继续弘扬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以迎难而上、敢冒风险的勇气和魄力,做到改革要突出一个“活”字,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开放要突出一个“争”字,牢固树立跨越式发展的思想,紧紧抓住牵动全局的关键问题,落实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新目标,完成新任务。
“三五八十”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加快天津发展,必须弘扬“万众一心、共创大业”的精神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克服困难,创造业绩,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离开了群众,我们寸步难行;依靠了群众,我们无往不胜。“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成功实践,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真理。
九年前,当时天津面临的问题是,能不能还上近百年遗留下来的老城区改造的历史欠账;老工业基地能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滨海新区能不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九年以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最急迫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天津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完全改变了模样,其变化之快,变化之大,使全市人民引以自豪,外地人交口称赞。所有这些,靠的是什么?就是靠全市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拼搏劲头、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世纪危改,当时市区仅两公顷以上的成片危陋平房就有738万平方米,涉及到上百万人口动迁,实际拆除了1388万平方米,新建三千多万平方米新厦,如此大的规模,如此多的困难,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为民之举靠人民。九年奋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的是人民群众;遇到困难,给予热情支持的是人民群众;顾全大局,主动搬迁的是人民群众;甘于奉献,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是人民群众。“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实现是全市人民的创举,是万众一心、共创大业精神的结晶。
党中央对天津市危陋平房改造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00年6月10日,江泽民同志为天津的危陋平房改造工程题词:“牢记党的宗旨,造福人民群众”。这体现了党中央对天津人民的巨大关怀,体现了对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视。任何工作,只要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会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就会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大业的良好局面。这些年,市委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工作思路,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干大多数群众赞成的事,办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提出,得民心、顺民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空前地调动起来,破解了改革和发展的难题,创造了天津发展史上的奇迹。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0页)
“三五八十”辉煌的业绩是靠群众创造的,新的历史篇章还要靠群众来谱写。万众一心、共创大业,这是天津人用品格、用信念、用苦干创造出来的十分珍贵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必将成为进一步加快天津发展的力量源泉。
“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实现,标志着天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天津要在高起点、高基数、高难度上有一个更快的发展,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强有力支撑。回顾九年不平凡的历程,更加感到,“三五八十”取得的物质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三五八十”取得的精神成果极为宝贵,必须进一步弘扬。我们要按照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精神,自加压力、超越自我的精神,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万众一心、共创大业的精神,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向着更高的目标阔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