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中下旬,福建有9个区市发现“黑心棉”死灰复燃,于是各地联合出击围剿了一批非法制售窝点。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次行动中福建工商系统共查获“黑心棉”及假冒棉被3653床、床垫14732床、枕心2315个,捣毁窝点43个,并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2起。
医学专家说,填充有工业废料、医疗垃圾的“黑心棉”,藏有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些细菌是抗生素奈何不得的“可怕杀手”,有些细菌可能导致败血症。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均开展了打击“黑心棉”专项行动,山东、浙江、吉林、四川等省都查获一大批黑心棉制品、捣毁众多窝点。但为何“黑心棉”一直屡禁不止,在一些地方甚至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呢?
福建省工商局副局长潘崇奎说,“黑心棉”的源头比较广,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部分服装厂将下脚料违规出售给造“黑心棉”的厂家,医疗垃圾也是“黑心棉”的来源之一。“黑心棉”制品价格低廉对一部分消费者有吸引力,一些集团采购单位进货渠道不规范,也给“黑心棉”制品以可乘之机。
工商部门执法有难度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黑心棉”厂家大多设在城乡结合部或农村,点多线长,基层执法力量薄弱,出现监管盲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处罚办法仅仅是三倍以下的罚款,对造假者无法形成震慑力。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要形成对“黑心棉”制品的长效监管,必须环保、质检、工商等部门协同作战,全方位进行管理。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工业废料和医疗垃圾的控制处理,质检部门要对棉制品的原料进货和生产加大监管力度,工商部门要在销售渠道上把关,绝不能以罚代管。
其次要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呼唤企业不能缺失诚信,由行业组织与生产、销售、经营者签订质量诚信保证书。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消费者举报黑心棉制品,充分发挥投诉服务台三级投诉网络、市场巡查的作用,建立对“黑心棉”原料和制品的动态与静态的有效管理机制,使其无立足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