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网专稿:生活中,不知您注意过那形形色色的商标没有。从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角度来讲,商标用字也是应该很规范的。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联合三个部委在1987年就发布了《关于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包装、广告等正确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的若干规定》,对商标和商业活动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于2001年施行。但是,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
老商标你承载了什么? 有很多我们习惯的老商标,都存在拼音拼法的问题。报载,中华牌香烟、恒大牌香烟、张裕葡萄酒都被发现过这个问题。张裕的商标上,拼音为“changyu”,中华拼为“chunghwa”,而恒大也被拼为“hengta”。厂家解释,这些商标都是历史沿用下来的老商标,所用拼法不是现代汉语拼音方案。
语言文字专家证实,这几种拼法确是一种“威妥玛拼音”。威妥玛(Sir Thomas Wade)是英国人,曾于19世纪末任英国驻华公使。他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创立威氏拼音法。此拼法被广泛应用于汉语人名地名的英译,国际上影响较大。
老商标承载了逝去的历史和文化,有其特殊的意义。所以,对商标上的老拼音进行保留,也未尝不可。正如老商标使用繁体字一样,这是一个很普遍很正常的问题。在语委的上述条例里,也对这些特例进行了肯定。
外来语=时尚?
老商标与现行语言文字、拼音的不同,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可以不受现行法规约束。因为不管是法律还是国家标准,追溯力都是有限的。但如今的一些不规范语言文字问题,却是和历史不沾边的。
举个例子,顶新集团的饮料“鲜の每日C”,看起来就颇让人费解。“C”是大家都认识的了,虽然算不上规范,但都知道指的是维生素C,又没的可替代。但“の”是什么?应该是日文字符吧?如果是日文,他的意思也不过汉语“的”一类的助词。这样用有必要么?  | | 这个牌匾也不知所云(摄于天津成都道) | 市场上,“鲜の每日C”被称为“时尚”饮料。看来,它最时尚的莫过于这个“の”字了——它不可否认的有“哈日”倾向。虽然违反了语委的有关规定,这个产品已上市两年了,据说,这个商标已于近期获得了国家工商局的商标注册。
不管是否获得注册,这个商标都存在用字的不规范。日文字符出现在商标牌匾上的情况,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甚至有的牌匾全用日文、韩文,不知所云。这也让人困惑,要时尚,就不要规范语言文字了么?
对于“鲜の每日C”一类不规范用字的商标,天津语言文字委员会的负责同志也表示无奈。但他同时指出,比“康师傅”牌子大得多的国际品牌,比如可口可乐,进入中国时都按照规定,制作了中文的商标标识,并早已深入人心。
我们说,其实每一个商业行为都经意不经意地传播着文化。从这一点来讲,商业行为和语言文字规范应该是互利的、统一的,语言文字规范应该在商标标识上得到起码的贯彻。(记者:元冬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