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案例传真
关键词:
 
最新新闻排行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8句歌词8个故事 揭开藏了82年的秘密
· 天津第四金!十五运会王长浩50米蝶泳摘金
· 天津:提升生态环境水平,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 根据气象会商研判情况 天津11月15日正式供暖
· 消防宣传月 “面对面”筑牢安全防线 “敲门入户” 掐灭隐藏“小火苗”
· 智引低空,静启宏图,静海区低空经济产业迎来重磅签约
· 为供暖季“预热” —— 华苑供热站热态调试进行时
· 滨海新区借行业盛会亮出产业发展“答卷”
· 天津新闻 (2025-11-11)
· 盘活核心置资产 赋能区域发展 天津临港控股收购案开辟国企协同发展新路径
 

【图】辽宁首例刑事犯罪嫌疑人“蒙面到庭”

http://www.enorth.com.cn  2003-04-03 09:37
 

 

  4月2日,以前我们从国外新闻中经常看到的刑事犯罪嫌疑人头戴黑色头套出庭的情景在锦州凌河区法院的刑事审判厅出现,而这种进一步尊重刑事犯罪嫌疑人的人格权,并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保护其安全的做法在我省尚属首例。

  根据我国刑法“疑罪从无”的原则,犯罪嫌疑人在没有被司法机关定罪前属于无罪,而其隐私权、名誉权都应受到法律保护。以往的刑事犯罪嫌疑人在提审过程中,面部没有进行任何遮挡,这对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权利是一种侵犯。

  昨天上午,我省第一起对刑事犯罪嫌疑人采取蒙面到庭的审判在锦州市凌河区法院刑事审判庭进行,本报记者目击了从法警在看守所给嫌疑人戴上头套一直到将嫌疑人带上法庭的全过程。

  现场

  早晨8点,凌河法院的法警前往锦州市看守所,记者在车上注意到,4位法警除了携带戒具外,身上还多了一样东西——头套。法警告诉记者,这些头套还都是新的,根据规定,以后每次使用过的头套都要经过严格的清洗和高温消毒程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嫌疑人的身体健康。20分钟后,警车来到了看守所,等了几分钟后,记者在看守所的院子里看到一行4个头戴黑色头套的嫌疑人在法警的带领下来到警车旁。原来今天的庭审不只一人到庭,这下倒好,第一次感受蒙面到庭的嫌疑人不是一位,而是一批了。

  在返回凌河法院的路上,记者观察了4位犯罪嫌疑人,除了一名女性可以比较清楚地从服装、体态上分辨出来外,其他3个人的相貌根本无法看见,由于头套的材料比较顺滑,没有贴在嫌疑人脸上,外人很难观察出嫌疑人的脸型。车到法院后,很多来法院办事的人看到这4位与以往的嫌疑人截然不同的样子,忍不住上前看个究竟,这时,记者发现以前往往低头的嫌疑人,在昨天走下警车的时候并没有低头,而走在前面的那位嫌疑人的眼神也告诉人们:他没有过多的焦虑和紧张。随后,嫌疑人从专用通道来到三楼的临时羁押室,庭审就要开始了……

  声音

  法院院长:记者在凌河法院采访了主管法警工作的副院长曹新中,曹副院长表示,他们的这种做法是借鉴国际的通行惯例和国内几个城市的先进经验而采取的,他个人认为,这种措施的积极意义是明显的:一方面保护刑事犯罪嫌疑人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护嫌疑人的安全,从司法公正的角度看,还可以比较好的防止嫌疑人在押解过程中串供。曹副院长还表示,这种做法还有值得探讨的环节,例如,是否可以在法庭审判前的一段时间及法庭审判中始终给嫌疑人戴头套,是否可以在嫌疑人接触公众和媒体时始终戴上头套等等。同时,记者还了解到,该法院的这项措施是在听取了多方面意见后,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考虑才公布实施的。

  嫌犯的话:记者在4位嫌疑人等候到庭的短暂时间里,与他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由于带着头套,记者也无法区分谁是谁了,只知道一位是女子,所以暂且用甲、乙、丙、女代替。

  几个人都表示没有想到今天会这样来法庭,而那位女子始终比较紧张,她说自己以为是要被判重刑了才这样的。法警介绍这种头套的来历后,几个人的情绪明显稳定了下来。甲表示在头套里的感觉很特别,好像自己整个都可以藏在里面了。乙则直接讲,以前自己看过电影,明白是怎么回事,戴这个之后自己心里能稳当点,而且觉得自己在案子里承担什么责任还没分清,带个头套,以后假如出去了也不至于尴尬。丙的个子比较高,样子比较瘦,戴着头套记者已经无法看见他的眼睛,他说今天早晨在看守所的时候,戴上头套自己就长出了一口气,原来还正愁这一路上,怎样面对熟人、亲友,现在戴上了头套,自己明知道家人可以认出自己,但是即使这样,在头套里的感觉还是比直接暴露在家人的眼光里舒服得多。

  专家看法:在庭审结束后,记者与几位法学专家、律师取得了联系,在得知锦州的一个法院开始采用这种方式带嫌疑人到庭后,几位律师都表示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基层法院正在从细节上体现着法律的人性化。同时,有的律师表示,这种做法实际上应该推广到所有的刑事审判中。在采访中,有的律师表示,这种看起来很细微的一件事,实际上已经在反映我国法制的进步。但一些人士提出,这种保护嫌疑人隐私和人格的做法还要更加彻底和完全,比如一些媒体在非案情需要使用嫌疑人画面时,就应该对其面部进行必要的处理。

  背景

  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南京、广州等城市的法院,在押解刑事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采用了给嫌疑人戴深色头套的措施。旨在保护尚未受到法院最终有罪判决的犯罪嫌疑人的隐私权和个人形象。据了解,以“戴头套”的形式提押犯罪嫌疑人,在国际上是很通行的做法,但在我国司法界刚刚起步。去年12月9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实施。有学者表示,根据我国法律“无罪推定原则”,未经法院判定有罪,任何人都不能被确定为有罪。虽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受到限制,但仍享有公民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戴头套可以将犯罪嫌疑人和社会的接触面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是对犯罪嫌疑人名誉权、人格权的保护。而对于司法执法工作来说,给被告人戴头套,充分尊重和保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是使刑事看押、提审工作趋于正规化和规范化的表现。提押犯罪嫌疑人时让其戴上头套,只让其露出两只眼睛,使他的形象不在公众面前曝光,这无疑是注意保护犯罪嫌疑人人格权益方面的一大进步。首先,这使司法活动更趋规范和文明。其次,即使通过审判,犯罪嫌疑人被判有罪,这种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文关怀”会使他们的内心受到触动和感化,从而会促使他们及早迷途知返改邪归正。再次,这种进步虽然只是细节上的进步,但是细节的进步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稿源:辽沈晚报 编辑:王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精彩热图
嵌入-变动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热点评论 ·体育频道
2010年“成品家装”(图)
【专题】大型史诗电视剧《解放》
公安钢管园区治安分局积极开展夏季严打整治
港游客遭劫杀 中方要求菲律宾解释发动强攻原因
金镜头奖评委会:《挟尸要价》照片不存在造假
从篮球世界杯举办城市,看中国篮球“热区”
杨博尊刘玉涛曹六洲破全国纪录 天津游泳选手创佳绩
天津聋人男篮得分王韩超:我的偶像是林书豪
硬地滚球上演“有爱”一幕 上海队员“让球”避免零封
大比分战胜北京 盲人门球天津与浙江会师决赛
·财经频道 ·娱乐频道
国常会:充分释放政策效能加快扩大有效需求
全面布局预制菜行业,顺丰速运以一体化供应链优势助力行业良性发展
《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正式实施,房屋出租认准“住房租赁”资质
8月汽车市场稳定增长 乘用车零售增幅近两成
三只基金全部30%涨停 首批保租房REITs上市
《你看谁来了》张桐被爆“抢戏李幼斌”的趣事
《你看谁来了》发布 任静付笛生痛批“造谣者”
说出最想对闺蜜说的话 免费看电影《小时代3》
电影《误杀》公映 全方位解锁贺岁档话题爆款
《被光抓走的人》看点 “津抖云”免费请您看
关闭窗口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