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涪陵白鹤梁水文题刻、云阳张飞庙、忠县石宝寨和忠县汉阙,是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中的四大“国宝”。三峡水库蓄水在即,四国宝将以何种方式进行保护?目前的保护进度怎样?
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进度能满足蓄水要求
白鹤梁古代水文题刻是三峡库区唯一一个水下原址保护的地面文物。届时白鹤梁将被一个巨大的“无压容器”罩住,成为“水下博物馆”。游客从岸边的两条水下通道进去,绕题刻一周,透过水下通道的参观窗观赏。
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王川平说,今年2月,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混凝土导墙及防撞墩基础钻孔施工以及洗手梁、坳马石炸礁工程正式开工,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整个保护工程将在三期移民阶段完成。
今春长江出现近十年来罕见的枯水情况,为施工提供了有利条件。记者在现场看到,白鹤梁上的唐鱼已“跃”出水面老高。施工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锚杆工程,由于水枯后白鹤梁处的水位较低,已不需按原计划使用驳船钻孔,只需搭架钻孔平台即可满足施工要求。同时,长江左岸的炸礁工程也在进行中。据介绍,按现在的工程进度,基础钻孔工程可提前完成,完全能满足三峡工程的蓄水要求。
张飞庙:复建工程正式开始施工
张飞庙是一组精美的古建筑群,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建筑精华于一身,是三峡库区目前最大的文物整体搬迁工程。
在长江上游32公里、与云阳新县城隔江相对的张飞庙正在复建。重庆市峡江文物保护有限公司张飞庙复建工程顾问龚廷万告诉记者,目前张飞庙新址的供水、供电工程和外接道路、围墙工程已经完成,整个张飞古庙的落架拆除和运输工作也已结束。张飞庙复建工程进度较快,主体工程可在7月前完成。
张飞庙搬迁进度的加快,让为张飞庙搬家的工作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记者在两周前来到现场时,施工人员还在忧虑,因为春天已经到来,正是移树的大好季节,但由于种种原因,伴随张飞多年的古树一直没有动窝。
石宝寨:最新方案出炉下半年正式动工
石宝寨位于重庆市忠县境内的长江北岸,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几座木结构建筑之一,号称“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三峡成库后,石宝寨将部分淹没,因此种种保护方案随之产生。目前,石宝寨保护工程最新方案出炉,三峡成库后,游客在江中轮船上仍然可以目睹“国宝”全貌。
重庆市忠县文管所所长黄建华说,专家拿出了最新的“护坡加钢闸门”方案。新方案沿着石宝寨四周筑一道巨型围堤,使其形成一个巨大石盆,把整个石宝寨围在其中。为了避免三峡库区蓄水后仰墙挡住寨门,影响江中游客欣赏石宝寨全景,设计者特意在寨门前的仰墙上留下一道长达50米的豁口,在豁口处安装一道可以升降的钢闸门。在高水位时,关闭钢闸门保护寨门;长江水位降低后,打开钢闸门,游客便可通过豁口观看全景。
据悉,石宝寨原地保护工程的新方案及概算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和三峡建委,基础部分施工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动工。
忠县汉阙:新家落成
三峡库区二线水位线下发现的3个“国宝”汉阙——丁房阙、无铭阙、乌杨阙,是库区最早完成搬迁保护的国宝级地面文物。目前它们已全部得到妥善保护,文物保护工作者分别在重庆市和忠县为它们建立了“新家”。
黄建华告诉记者,在重庆市忠县境内发现的丁房阙、无铭阙,其雕刻所表现的汉代人物、故事、图案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了赶在三峡水库今年蓄水前完成丁房阙、无铭阙的搬家任务,承担搬迁工作的西安古建筑工程公司施工人员去年10月进驻忠县,开始文物的拆卸、运输和组装工程。今年2月,两汉阙顺利搬家,“住”进忠县白公祠。2001年夏在忠县乌杨镇发现的乌杨阙,则是中国当今保存最完整的汉阙,目前已搬运至重庆,人们可在即将建成的重庆市中国三峡博物馆一睹它的“芳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