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网消息:记者今天(3日)从新开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获悉,于去年11月份开工建设的防洪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目前进展顺利,2003年汛前将完成耳闸至京津桥800米的河道治理示范段建设,11月30日前完成耳闸至中环线约3公里河道水下部门治理,并计划今年6月30日前完成闸门安装,具备行洪条件,年底全部完工。下游河道治理,明年将继续实施。
座落在河北区的新开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被列为2003年天津市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件实事之一,该工程是天津市市区河道综合治理的又一项重点工程,是市区河湖水沟通与循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密切相关。
据工程负责人介绍,新开河起自天津市海河干流左岸的耳闸,至永金引河交汇处出金钟河,全长16公里,担负着从海河干流向永定新河相机分洪以及部门市区和两岸农田排涝的任务。由于河道瘀积、堤防下沉,建筑物老化失修,河道泄留能力大大降低,已不能满足防洪及排沥需要。同时,市区两岸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加之民房近邻河岸,生活垃圾等直接堆积在河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亟待综合治理。
耳闸枢纽工程是新开河的首闸,位于河北区繁华区段八马路和志成道之间,由分洪闸、船闸及二者之间的分水岛构成,闸上为海河干流,闸下为新开河。耳闸枢纽工程始建于1919年,主要功能为汛期分洪,平时挡水、通航。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闸址区域的河道堤防、分洪闸、船闸沉降严重,已不能满足挡水节制作用,对其进行维修加固、保持挡水、分洪功能十分迫切。
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新开河治理将恢复河道泄洪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堤、林、路综合治理,建设集防涝、环保、通航、亲水、休闲、娱乐、游览、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河道工程,构建新的城市靓丽风景线。综合治理统一考虑河道景观与海河综合开发临近区域景观、沿岸风格和耳闸管理院区的关系,兼顾耳闸与海河的景观布局,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原则,营造良好的亲水氛围,设计观景台和涉水台,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景观涉及在保留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因素,体现历史文化品位。一期工程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对上游耳闸至中环线3公里河道进行清淤,改造、美化、绿化两岸,改造、加固沿河门口,提高河道的分洪和排涝能力,对市区段排污口进行封堵。其中,2003年汛前要完成耳闸至京津桥800米的河道治理示范段建设,11月30日前完成耳闸至中环线约3公里河道水下部门治理。二是对老耳闸进行维修加固,重建分洪闸、船闸。该工程去年11月份开工,计划今年6月30日前完成闸门安装,具备行洪条件,年底全部完工。下游河道治理,明年将继续实施。
工程全部完成后,将恢复新开河防洪、排沥功能、达到相机防洪200立方米/秒的要求,同时减轻市区排水压力;切断沿河排污口门,保持市区段水质清洁,改善河水质状况;结合堤防整修,在两岸建设绿化带,改善两岸环境。
据了解,截止目前,耳闸重建工程现场共投入施工人员370名,机械设备38套,已完成混凝土浇筑1817立方米,土方开挖、回填4.9万立方米。新开河河道治理工程现场已投入施工人员360人,机械设备30台(套),施工材料1100吨,完成施工围堰土方6300立方米,排水46万立方米,示范段清淤2.8立方米。(记者/王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