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网专稿:从2002年底开始,天津几所普通高校相继推出按“大类”招生政策,打破专业框架,学生按照专业大类入学,先学习基础课,两年后再自主选择专业,
 |
|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仍不小(资料图片) |
开始专业课学习。去年,天津师范在天津开此先河,彻底打破师范、非师范生的界限。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南开大学、天津商学院、天津中医学院等高校也相继推出新的招生政策。
新闻链接:[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招生将打破师范生、非师范生界限,2003年全部招生不再分师范非师范,学生自己入校后可自主选择是否修读教育系列课程以获得教师资格。而该校师资类研究生“4+2”模式已经开始试行。
[南开大学]南大国际商学院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6个本科专业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2个本科专业将按工商管理类统一招生。学生入学后先接受基础教育,大二下半学期再自由选择专业。
[天津商学院]天津商学院提出,今年除了一些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外,学校大部分专业实行按类招生。学生入学读过4个学期后,在第四学期末再申请选择专业,从大三起进入专业学习。
[天津中医学院]在中医学类专业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中医骨伤学、中医美容、医疗、针灸等6个五年制本科专业(方向)实行按大类招生。该院还实行了部分专业文理兼收,并增设了文科专业。
关于按大类招生,天津市教委高教处负责同志介绍,由于高校都是自主办学,自主制定教学计划,所以市教委并没有对这一工作做出过规定。他说,按大类招生的确可以解决目前高校“志愿定终身”的问题,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从这一意义上讲,只要工作配套措施得当,是值得鼓励的。但就目前而言,按大类招生才刚刚试行,需要摸索经验,只能限于少数专业,不可能在所有专业实行。
开展按大类招生工作的高校有关负责人对这一工作都出言谨慎,毕竟真正的工作还没有开始。但他们无一例外的都表示,希望按大类招生模式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调动大学生学习兴趣,避免教育资源浪费的新途径。
追根溯源,按大类招生是2002年在北大清华首先实行。今年尝到“甜头的”北大更宣布,招生时将不设置专业,所有院系均按大类招生。高教业内人士指出,按大类招生只是一个尝试,现在我国的高教体制还没有到“自主选择专业”阶段。既然是尝试,就要面对一些问题,比如按大类招生的学生分专业时,是否会出现专业冷热不均?有没有应对措施?
还有,从用人单位来讲,都希望毕业生出校门以后就有不错的专业能力,可以独当一面。从这一点来讲,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同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使毕业生充分就业这两个方面,是我们现行教育体制要解决的一对矛盾。过于强调综合素质,就会使学生面对很大的就业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还有待实践。(记者:元冬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