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网消息:日前,记者在越秀路街道办事处看到了“十佳党员楼栋长”、“十佳党员特色家庭”、“十佳党员志愿者”,这些富有特色的称号,据介绍,这是河西区越秀路街党工委在“七一”前夕,一改过去在党建工作中单一、综合的评选办法,按照岗位而评选出来的特色先进集体。除这三个之外,还有“十佳社区党员示范楼栋”、“十佳抗非优秀党员”、“十佳治安调解岗”等共十三类特色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将他们的奖牌挂在楼门口,既使党员们备受鼓舞,同时也接受群众的监督。
 | | 挂在楼栋口的党员示范楼栋奖牌 |
越秀路街党工委力求在党建工作的方法和内容上推陈出新,他们提出了党建“向楼栋延伸、向家庭延伸”的新思路,开展“党员在社区、楼栋找岗位”的活动。各社区结合每个党员的特长,设立党员宣传岗、治安岗、卫生监督岗、邻里互助岗、社区护绿岗、扶贫帮困岗、文娱健身岗、计生监督岗等等二十多种岗位,使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活跃着党员的身影,将全街6000多名党员(无论是街属党员还是家住本街的党员,无论是退休的党员还是白天忙于工作的党员)全部发动起来,参与到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同时各种主题丰富的党日活动将全街党员凝聚在了一起。
 | | “七一”前夕,在各类评选中获得“十佳”的优秀党员 |
 | | 主题丰富的党日活动 |
家住祥和里年近六十的老党员王淑臣,就是社区里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在市新华书店担任纪委书记,工作十分繁忙,但是街里的各种党员活动总是少不了他,而且常常不请自到。今年“非典”疫情发生后,他从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上搜集了“非典”防治的各种宣传资料,细心揣摩研究,把这些资料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抗非六字歌”。歌中那些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字句通过社区宣传栏深入到社区居民的心中,为社区“防非”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其实创作歌谣对王淑臣来说已不是第一次,很久之前他就写过“社区文明四字歌”。他说,当他看到社区里存在那些垃圾乱倒、迷信上当、庸医害人、邻里为一点小事争吵等种种不文明的现象时,他感到作为一名党员有责任为社区的文明建设出一份力。于是,他用了五六天的时间,无论是躺在床上还是骑车在路上,都冥思苦想,创作出这首“四字歌”,交到了居委会,贴在了社区的宣传栏中,在左邻右舍中广为流传。居委会的党总支书记刘希玲说:“没人给他安排任务,他总是主动奉献。如果有事找到他,一个电话,他是有求必应,一点架子都没有。”
王淑臣还是一名律师,精通婚姻法等方面的法律,他将自己的这一特长充分用到了服务社区居民的活动中。多年来,他放弃了许许多多的双休日和休息时间,为上百名妇女提供过法律咨询,为六名妇女提供过无偿的诉讼援助,帮助她们打赢了官司,摆脱了烦恼。他还是社区党课讲座活动中第一批的教员,为党员讲授法律知识。
为了参加社区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王淑臣舍弃了滑冰、游泳、打乒乓球等各种业余爱好,他向自己提出了“向睡眠要时间,向休闲要时间”的口号。即使亲戚朋友要来拜访他,也得事先打电话和他约好时间。最近他还撰写了《依法治理社区》的论文,对社区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今年“七一”,他获得了该街“十佳党员志愿者”的荣誉。
像王淑臣这样热心社区建设、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还有很多很多。每个社区每个居民楼里都能看到党员的表率作用。比如住在教师村的党员大娘张秉茹,身兼楼栋党员活动小组长和楼栋长的职务,非典时期,她自己掏钱买来过氧乙酸消毒液为全楼道消毒,而她自身却患着哮喘病。消毒液刺鼻的气味,根本无法用口罩遮挡住,但她却毅然坚持着。她用自己的行动把全楼的党员和群众都发动了起来,投入到防控非典的行动中。平时,楼里哪家有了病人,哪家老人没人照顾,哪家小两口闹离婚,这些琐碎的事张大娘都热心相助和劝解。张大娘还是党员护绿岗的成员,见到有人损坏树木、草坪,她敢说敢管。为了社区的美化,她还带头拆除了自家一楼花了数千元修盖的小院,为群众作出了榜样。
张大娘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就是要从这些小事上体现出来,处处考虑群众利益,事事体现出一个党员模范作用。积极配合街道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的。”
文明社区的建设的离不开广大社区党员的积极参与,越秀路街党工委发起的“党员在社区、楼栋找岗位”的活动,把党员们的参与热情充分地释放了出来,使党员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该街在各项工作中多次受到区里和市里的表彰。 (记者/郭剑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