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要闻 正文
关键词:
 
最新新闻排行
· 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讲安全会应急 提升防范避险能力
· 5月12日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 天津多家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 宁河区幸福花园社区巧解拾荒老人管理难题
·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天津举办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咨询活动 提升防灾避险能力 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 都市报道60分 (2024-05-11)
· 甘肃文化旅游推介会在津举办
· 北辰区开展丰富多彩母亲节活动 感恩母亲 祝福母亲
· 天津铁警20天抓获33名网上在逃人员
· 天津新闻 (2024-05-11)
· 路透社:西班牙等欧洲四国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
 

科协年会举行专场报告 国务院专家给东北支四招

http://www.enorth.com.cn  2003-09-15 09:39
 

 

  14日下午,科协年会主会场主要围绕老工业基地改造问题举行了辽宁专场报告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宝明等分别做专题报告。陈清泰在报告中指出了目前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瓶颈,并结合实际情况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支招”。

  招数一:发展混合经济是关键。陈清泰指出,调整、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既要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同时要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发展国有与非国有相互融合的混合经济。从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看,不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很难培育起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外部环境很难改善。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相互融合而成的混合经济,应当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招数二:改变国有企业的机制。在计划体制和短缺经济条件下,国家增加投入较为有效;当转入市场经济,周围大的环境改变以后,国有企业缺的不是钱,而是新的体制和机制。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是政府转换职能、企业转变体制和机制的过程。体制和机制不变,即使国家给了投入,非但不能解决原有的困难,而且会形成新的包袱,出现“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不良循环。

  招数三:装备工业和其他优势产业并存。在老工业基地的下一步发展中,装备工业仍然是基础较好、机遇较多、值得下功夫推动的一个产业。与此同时,必须对我国产业转移的新特点有足够重视。简而言之,要重视装备工业,但又不能把“宝”押在装备工业上,发展何种新兴产业,要交给市场来选择。一些地方的经验已经证明,某些原先被政府看不见或看不起的产业,反而蓬蓬勃勃地得到发展。

  招数四:抓住新一轮快速增长期。陈清泰表示,2002年以来,以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为龙头,包括钢铁、机械、煤炭、建材等产业在内的一批高增长行业的出现,推动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周期。在这些高增长产业中,不少是老工业基地比重较大或基础较好的装备工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而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些产业的带动下,去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目前东三省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对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是一个难得的好时机。

  陈清泰:抓住有利时机振兴老工业基地(报告全文)

  在14日上午召开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为大会作了题为“抓住有利时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大会主题报告,全文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提出了调整、改造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任务,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振兴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新形势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提出。在此后的长时期内,曾做过不少工作。当前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出现了新的有利形势。

  (一)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十六大不失时机地提出完善这一体制的任务。改革将进一步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瓶颈,克服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老工业基地振兴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改革成果,而且可以更多地利用包括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对民营企业放宽市场准入等在内的新一轮改革的先发效应。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新机遇加入WTO表明中国正进一步参与以国际分工为背景的产业结构调整。老工业基地要以全球眼光,培育和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企业重组。这样,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稀缺资源不仅可以从本地和全国获得,而且可以更多地利用全球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等资源,加快发展。

  (三)科技革命带来了迎头赶上的机会老工业基地可以越过传统工业化的某些阶段,用高新技术和先进使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超越式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三年改革脱困出现了新机制的萌芽一是国有企业职工可流动机制初步建立;二是丧失竞争力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开始打通;三是社会保障体制逐步建立、转移企业办社会机构有了相当的进展,职工由“企业人”逐渐变成“社会人”;四是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由盯着财政投资,转向通过市场引入新的投资者和到资本市场融资。这些新机制的萌芽具有重大的改革意义。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些萌芽有可能成长为不需政府直接干预而自动运行的新机制,并推动有前景的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失败的企业平稳退出市场的新局面出现,国有企业的很多问题由此可以较好地得到解决。

  二、理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思路

  新形势下调整、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不仅仅是解决国有大企业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振兴装备工业的问题,而是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这应当成为观察、分析问题的一个基本着眼点。由此出发,首先要认真总结多年来有关的经验,理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思路。

  第一,调整、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既要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同时要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发展国有与非国有相互融合的混合经济。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比重高,国有大企业多,这是基本事实。调整、改造和振兴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国有企业的种种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向前看,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看,从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看,不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很难培育起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外部环境很难改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自身构成了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为国有企业的改造提供就业机会,提供新的投资者,提供替代性的财政收入。对国有企业的改造来说,非国有经济绝不是对立的、排斥的因素。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相互融合而成的混合经济,应当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竞争性行业,继续保持未能实质性改制的国有企业为主的格局,振兴的希望甚微。老工业基地自身的经验也说明,仅仅在国有企业自身的圈子里搞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第二,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有必要投入,但主要用于转换机制、改善环境,而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要靠市场。老工业基地曾经给国家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普遍设备老化,技术水平低,人员负担重。因此,国家应当增加技改投入,上一些新项目,以缓解企业困难,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沿着这一思路,过去国家陆续给了不少投入,但结果是人所共知的。根本的问题在于,在计划体制和短缺经济条件下,国家增加投入较为有效;当转入市场经济,周围大的环境改变以后,国有企业缺的不是钱,而是新的体制和机制。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是政府转换职能、企业转变体制和机制的过程。体制和机制不变,即使国家给了投入,非但不能解决原有的困难,而且会形成新的包袱,出现“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不良循环。在变化了的新形势下,不是说国家不承担责任,不再花钱,而是要将钱花在解除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支付改革成本,为企业改制创造条件上。近年来辽宁省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职工下岗分流、分离企业办社会机构、部分丧失竞争力的企业破产退出等试点,就是沿着这条思路取得的重要进展。企业重组和发展所需资金,应当主要通过引入新的投资者和其他市场融资渠道解决。中央和地方政府花钱买机制,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靠市场,这是两件必须区分开来的事情。

  第三,既要重视发展装备工业,也要通过市场选择发展其他优势产业。装备工业是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产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多年来,有关方面反复呼吁振兴装备工业,一个重要考虑是借此带动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在老工业基地的下一步发展中,装备工业仍然是基础较好、机遇较多、值得下功夫推动的一个产业。与此同时,必须对我国产业转移的新特点有足够重视。一个时期以来,已经出现了某些产业蓬勃发展,而产业中心随之转移的现象。以纺织工业为例,过去的长时期内以“上青天”(上海、青岛、天津)为生产中心。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方以及内地的诸多纺织工业基地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纺织企业普遍衰落,不少已经破产关门,取而代之的是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新兴纺织企业,推动我国纺织工业发展迅速,并成为世界上纺织品出口最多的国家。导致产业转移的因素较多,日益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产业集聚,即生产同一类型产品的龙头企业、为龙头企业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为这些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以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方式,高密度集聚在同一区域,从而显著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现代装备工业是对专业化分工协作有很高要求的产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使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的依赖性大大增强。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内大而全、小而全,企业间条块分割,形式上看一个区域内集中着大批同行业企业,但专业化分工程度很低。这种形态是一种“企业集中”,并未形成“产业集聚”。我国装备工业大发展的条件正在成熟,但老工业基地能否充分分享这种发展机遇,是否会出现产业中心转移,应当说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关键将取决于老工业基地能否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尽快形成有利于产业集聚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布局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计划经济的内在强制性不一定能充分反映当地的优势,所形成的产业布局未必合理。况且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区域内外的生产要素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应当也完全可能进行大的调整,除了传统的装备工业和其他重工业外,发展其他产业的空间也很大。简而言之,要重视装备工业,但又不能把“宝”押在装备工业上。发展何种新兴产业,政府事先往往是说不准的,还是要交给市场来选择。一些地方的经验已经证明,某些原先被政府看不见或看不起的产业,反而蓬蓬勃勃地得到发展。关键是要培育市场,让市场起作用。

  第四,发挥东北地区的现实和潜在优势,引入外部可移动要素,促进区域经济上新台阶。新形势下解决老工业基地的问题,实质上是使区域经济发展有一个突破性的变化。从全国范围看,则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之后,促进一个富有后劲和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带的形成。为此,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有哪些现实和潜在的优势,有哪些明显而依靠自身难以弥补的缺陷;然后通过自身改革和对外开放,激发内部要素活力,引入外部可移动要素,通过内外部要素的有机结合,促进新增长点的出现和发展。这应当是开放型市场经济条件下振兴区域经济的基本思路。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有较好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较高的城市化水平(特别是在辽宁省),人力资源除了低成本外,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重视加工技术的传统。它的缺陷主要是计划经济的体制、机制和意识影响还较深,市场经济的文化传统缺乏,先进的技术、管理、营销网络等要素不足,市场化的融资渠道较少等。不克服这些缺陷,诸多优势就无法转化为现实的市场竞争力。而克服这些缺陷,有些要通过自身的改革,有些则要通过对国内其他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开放,引入自己所缺少的外部可移动要素。在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上,一定要确立通过改革开放使内部和外部要素重新组合的思路,通过这种重新组合,推动结构调整,培育出新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第五,抓住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加快调整、改造和振兴进程。一个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对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至关重要。当经济处在上升阶段,特别是本地重要产业的市场需求旺盛,有可能成为高增长产业时,国有企业历史包袱解除、职工安置、吸引新的投资者、发展非国有经济等问题都较好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两轮由高增长行业带动的快速增长周期,给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振兴机遇,但总的来说,机遇抓得不好。2002年以来,以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为龙头,包括钢铁、机械、煤炭、建材等产业在内的一批高增长行业的出现,推动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周期。在这些高增长产业中,不少是老工业基地比重较大或基础较好的装备工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而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些产业的带动下,去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今年一季度,三省的工业增长速度在全国处在较快位置,为多年来所少见。目前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对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是一个难得的好时机。

  综上所述,调整、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充分利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处在上升期,特别是装备工业与重要原材料工业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按照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入世贸组织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要求,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为切入点,以有规划地支付改革成本,推动国有企业体制转换为依托,以大幅度放宽投资进入限制,吸引新的投资者,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和混合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主战场,充分认识、动员和发挥东北地区的现实和潜在优势,促进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企业和产业的形成,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在一个适当长的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在于建立内在的经济增长机制

  在新形势下推进的老工业基地振兴,重要的是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建立区域内在的经济增长机制。要努力作到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支持人们干成事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竟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老工业基地形成富有活力的内在经济增长机制,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最重要的因素。

  (一)培育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老工业基地的问题大都与国有企业相关,本质上是国有成份比重过大,而且又缺乏市场活力所致。改革国有企业要在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国资委的成立使国有企业转机建制,结构调整有了集中统一的责任主体,有利于国家所有权到位。要鼓励民营资本、外资参与国有企业重组。经验表明,构造多元投资主体,改变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内部化的财务预算硬约束机制,是使企业自主自立、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重要途径。

  民营企业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改善老工业基地经济的所有制结构是形成内在经济增长机制的重要条件。民营企业天然就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特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十分明显。强有力的产权激励与约束,使他们成为负责任的市场主体。因此政府应当放松对他们的经济性管制(审批),政策应进一步放开。要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他们参与公平竞争的权利。在国企集聚的地区必须消除所有制歧视,承认民营经济的平等地位,释放民营经济的活力。

  积极引进外资,发展三资企业,对提高区域经济活力有重要作用。2001年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进出口总额合计189亿美元,只占全国的5.1%;实际利用外资25.2亿美元,占全国7.9%。开放度不足,从另一个方面则意味着可调动的潜力巨大。东北三省属于沿海沿边省份,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潜力。构筑区域经济对外开放新格局,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和参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不仅可以改善资产质量,接受国际产业转移,拓宽市场,而且可以带来技术、管理,带来新的体制和机制。只有市场主体活力上升,实力壮大,竞争力提高,振兴老工业基地才有希望。

  (二)加强诚信与社会信用建设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同时,我国信用体制正面临着转轨。在传统体制下,信用资源由政府独家掌握,政府是唯一的信用主体。政企不分使得企业之间、企业和银行之间,甚至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关系,直接或间接都体现为与政府的关系。企业、银行等并不是独立的主体,自身没有什么“信用”可言。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权主体、利益主体多元化了,资信的主体正在发生变化。政府、企业和个人,每一个独立的主体都要有自己的信用。我们正在经历这个艰难的转变过程。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如果失去了信用基础,将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尽管个别地方、个别企业和个人可能由于制假贩假、逃废债务、合同违约、担保不执行、虚假披露、侵犯知识产权、偷税漏税、行贿受贿等给自己带来一时好处,但整个地区要为失信行为支付巨大的成本。资金是经济运行的血液,老工业基地振兴稀缺的资金,但就全国来说并不短缺。资金在各类要素中最具流动性,而且总是流往安全方向。

  由于旧体制问题的积累,老工业基地的很多企业不仅资产负债率比较高,重要的是资产质量比较低,企业资产赢利能力不足,使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加上一些金融证券公司经营不善、上市公司市场表现不佳、企业的职工集资款难按时归还、企业间担保难执行等问题,使金融风险上升。政府、企业和银行要齐心协力改变这个局面,要大力增强诚信意识,积极稳妥处理不良债务,使失信者付出高昂代价,增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安全感和信心。处理不良债务,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化解;一是如何防止再发生,即花钱处理不良债务必须形成不再发生的新机制,而后者更具有本质意义。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活跃的内在经济增长机制,是指包括资本、人员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可按市场规律顺畅地流动,其中并不排除竞争中有失败者。只有允许失败,人们才敢于创业,只有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断调整才有竟争力。因此,竞争失败的企业能顺利退出市场,职工一旦失业有基本保障并能进入再就业渠道,是重要的创业和发展环境。建立经济资源可流动机制的基础和难点是人的可流动性。目前,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由于长期国有企业有生无死、职工不能流动使矛盾不断积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必须与劳动力结构调整相伴而行。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对增强企业活力、经济效率和区域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以企业为主体的职工保障方式,使国有职工不具有流动性,这已经成为捆死国有企业的一条绳索。当前,社会保障体制缺乏支撑能力是重要问题。面对入世,再给国有企业吃偏饭必然受到WTO规则的制约。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共同努力,下大功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使国有企业摆脱“办社会”之苦,形成人员可流动机制,是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条件。国家组织辽宁进行社会保障试点,是对老工业基地的巨大支持,具有基础性意义。

  四、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政府作用

  建立内在经济增长机制的主导力量还是政府。但是如何妥善处理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政府提供政策法制框架,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以效益为目标带动经济增长;社会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提供信息、沟通、自律、公证等服务。三者各自就位,相互协调、互动才能形成区域经济的内在增长机制。

  这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背景下进行的。现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可调动的不仅是本地资源,而且有全国和全球的资源。因此,振兴老工业基地所必须的资源并不那么短缺。但是,在市场条件下,稀缺资源持有者们有足够的选择余地,留住资源和流入资源的条件是市场环境,而能创造市场环境的是政府。实际上市场竞争已经把各地政府推上了竞争的舞台。哪个地方的政府有能力、有水平,把市场环境创造得更好,那么,哪个地方就有可能更多地吸引资本、技术、人才这些稀缺资源,就会获得更多的就业、税收和经济增长;哪一个地方政府创造不了好的环境,本地的资源就会外流。因此,政府能否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多地吸引各个方面的资源,就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因素。

  过去政府侧重于跑项目、跑贷款,督促企业投资、改造和加强管理,研究给某些企业特殊优惠。现在则要在设立国有出资人机构的情况下,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凡是市场能做好的就叫市场去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部门的主要精力应切实转向创造公平、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给投资者以稳定的预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高效率的服务,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条件。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正面临着重要难得的历史机遇。只要下大决心,有大举措,精心规划,稳步推进,取得重大突破是很有希望的。

稿源 时代商报 编辑 梁宏峰
呢称: 输入答案:
 精彩热图
嵌入-变动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财经频道 ·体育频道
基金赎回严重蓝筹股链条被破坏 A股直下4600?
封基套利无间道 三类基金投资者可适当关注
一度跌破5000点 牛市为何有七成股民亏损
政策缺乏“主见” A股市场必然迷失
南汽、菲亚特“协议离婚”?2009年或正式分手
广东大胜山东夺九连胜 大鹏再下三分雨取34分
首节实录:弗老大上场助推姚麦 火箭大比分领先
弗老大引领火箭板凳大爆发 斯科拉享受主力待遇
全国女排联赛总决赛将开始 天津女排考虑引援
雄鹿主帅赞易建联比诺天王出色 称其防守是楷模
·科技频道 ·娱乐频道
空调鞋美国问世 每双鞋售价约60美元(图)
“嫦娥一号”卫星试传月球图像数据
“野生中华鲟再现长江”遭专家否定
一级保护动物懒猴半夜爬上农妇蚊帐
从嫦娥失踪到华南虎风波 看中国式网络影响
周杰伦承认新专辑销量下降 只关心是不是第一
《铁嘴银牙》主创宣传 佘诗曼力撑陈小春(组图)
田亮叶一茜蜜月要享受自然 新娘不会退出娱乐圈
传杨乐乐汪涵处分居状 陷感情危机
张韶涵抱病出席代言活动 衣服下滑频护胸(组图)
关闭窗口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