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网消息:天津积极开拓社区功能,在社区服务、卫生、文化、教育、体育、治安、环境等各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使各项社区建设工作逐步成为居民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社区建设逐步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市特色的社区建设体系。
本市社区服务的对象由开始时的为民政对象提供无偿服务,发展到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的服务。服务项目由单纯的以孤老残基本生活照料为主,拓展到对社区全体居民和驻社区单位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服务领域涉及社区福利服务、社区为老服务、社区就业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便民商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体娱乐服务、社区家政服务等八大类100多个项目。目前,全市建有7个区级社区服务中心,89个街级社区服务中心,全市1795个社区中有90%的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站,建成“星光老年之家”347个,共有各种服务设施2425个,其中文化体育站点981个,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社区服务网络,从业人员达16896人,其中安置下岗人员8515人。全市各社区都为优抚对象和社会救济对象、孤老户、残疾人、老年人和贫困户建立了档案,确定了专人管理,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区服务紧密配合政府的中心工作,把重心放在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上,全市各社区共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近20万人次。社区服务以其优良的服务质量,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构筑社区卫生综合服务体系满足居民需求
为了满足居民需求,方便居民就近求医,目前,全市70所基层一级医院全部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设立了37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与17.5万余户居民家庭签订了家庭保健合同,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做到了“街有中心、社区有站、户有责任者”。为133.4万余户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为近43.7万名60岁以上老人和26.1万余名慢性病人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重点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率和使用率达90%,社区主要慢性病病人管理率达80%,形成了集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得到切实落实。
加强社区综治让居民安居乐业
社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此,各社区从发挥稳定功能的角度,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了治保会、调解委员会,健全了综合治理网络;落实了警、企、民结合的群防群治队伍;建立了社区警务室,全部实现了一区一警或多警;开展了社区消防、社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及管理方面的基础工作;实行了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加强了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目前,全市各社区治安环境日益改善,初步达到了居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提高民主自治意识让社区居民实现自治
随着城市重心下移和基层社会管理新体制的形成,全市进一步强化了社区管理功能,规范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相关制度。在今年社区居委会换届中,各区都分别进行了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试点工作,全市共有40个社区通过居民直接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许多区在加快实现社区居民民主自治管理中进行大胆创新与实践,为社区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自治管理过渡奠定了基础。为配合并协助社区自治组织搞好民主自治,作为社区工作领导核心的社区党组织,通过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初步形成了在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四位一体”齐抓共管的格局。全市有84个街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协调)会,1179个社区建立了在职党员联络站、活动站,参加党建活动的在职党员7.9万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