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众多的读者来电中,家住河北区的刘女士和家住塘沽区的王先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据刘女士说,如今天津到塘沽的汽车和火车都非常方便而且线路较多,汽车经过的都是百货大楼、食品街、大胡同、天津站等繁华商业区和交通辐射力强的火车站,人们的选择余地比较大。而目前如果坐轻轨相当一部分市民还需要倒车,所以她觉得如果津滨轻轨的价格与津塘往来的火车、汽车票价相差(主要是指轻轨票价高于火车、汽车票价)比较大的话,普通老百姓为了感受新鲜可能只会坐一两次,如果其价格与火车和汽车的价格差距不大,轻轨也许会成为人们往来津塘的又一新型交通方式。
家住塘沽的王先生也觉得,如果轻轨票价与火车或汽车票价差不多的话,可能会吸引更多的“钟摆式”上班族。他算了一笔账,目前在塘沽工作的具有中等收入的“钟摆式”上班族能够接受的日交通费大概在12元至14元,在轻轨与地铁没连上之前,这一消费群体不大可能为了坐轻轨而每天上下班都倒车,这样不但费时间而且还增加了成本。
一些社会人士认为,轻轨的建成不但能改善津滨间客流交通现状、完善新区投资环境,而且为增强城市功能、实现经济腾飞提供了保障。由于它的线位从开发区休闲娱乐区至河西商场,一期从开发区休闲娱乐区至中山门,单就轻轨而言,虽然与目前天津到塘沽的火车特别是汽车相比,终点站离市中心相对远了一点,而且途经站与汽车相比也离繁华商业区相对稍远,但从长远看,一旦轻轨与将来建成的城市地铁网络联结后,便捷性将大大提高,人们肯定非常喜爱这种先进、快捷、舒适的出行方式。所以票价制定尤其是目前阶段票价的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到底津滨轻轨的票价制定会参考哪些因素?人们的接受力有多大?恐怕还是要等听证会后才能见分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