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立昌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出访欧洲四国报道集
欧洲大公司高层人士首批回访天津 张立昌会见科莱恩集团董事会主席
评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评论:开放的天津拥抱世界
北方网消息:最是一年春好处,百般红紫斗芳菲。3月23日至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率中共代表团及天津经贸代表团访问了英国、荷兰、德国、瑞士。
这是昼夜兼程、争分夺秒的17天,是表达诚意、展示智慧的17天,是注重实效、收获巨大的17天。从泰晤士河畔到日内瓦湖边,从郁金香的故乡到大众汽车城,会见政要、洽谈商贸,签订一大批投资项目,欧洲掀起了天津热,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高层交流,以政治促经济
欧洲,既古老又富有生机,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日益凸显重要地位。全面发展与欧洲各国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我国的战略性决策,也是中共代表团此行担负的特殊任务。
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了各国议会、政府和有关政党的高规格接待。伦敦,代表团访问的第一站。3月25日上午,在副首相办公室,英国副首相普雷斯科特亲切迎候并会见了张立昌。当天,英国保守党副领袖安克瑞姆、贸工部主管大臣奥布赖恩也会见了张立昌。29日,在海牙,荷兰议会议长韦斯赫拉斯、副首相兼财政大臣扎尔姆、交通水利大臣博艾斯分别同来访的张立昌进行了坦诚友好的会谈。4月5日,在伯尔尼,瑞士联邦委员兼外交部长卡尔米·雷在联邦大厦会见了张立昌。
脚步匆匆,使命重大。在高密度的会谈中,张立昌着重介绍了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及“两会”主要精神,表达了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大力促进中国和欧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政治意愿,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深化了外方对我国内外政策和发展思路的了解,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加快发展同中国良好关系、加快与中国合作步伐的信心。围绕台湾问题,张立昌有针对性地做好访问国的工作,阐述了中央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敦促各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的立场并明确表示反对“台独”。各国政要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不会有任何变化,并会在此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围绕鼓励发展私有经济,把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写入宪法等问题,张立昌明确表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不会改变的,个体私营经济可以放心、放开发展。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这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这次写入宪法,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回答言简意赅,效果非常好。
29日晚,应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的特别邀请,张立昌从荷兰海牙赶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由于道路堵车,张立昌到达欧盟总部时,比预定的时间晚了四十多分钟。普罗迪推迟了其他活动,等候张立昌的到来。宾主见面,紧紧握着双手,互致问候。普罗迪高度赞扬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天津的巨大变化表示由衷的钦佩。张立昌高度评价了普罗迪为发展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所做的不懈努力。在热烈的气氛中,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地交换了看法,达成了高度共识,并愉快地回忆起历次交往的难忘情景。
深化政治对话,以政带经,以政促经。高层交流,增进了互信,加深了友谊,促进了合作,中欧友好关系的前景更加广阔。
广交朋友,经贸合作结硕果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基本途径。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是加快天津发展的关键所在。大量事实证明,扩大开放,有利于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机制转换一步到位,还没有还债的压力,可谓一举多得。面对经济全球化加深的新形势,面对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快开放的步伐,开辟招商引资新领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思考最多、最为关注的战略性问题。
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欧洲聚集着大批的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化的生产线、精湛的工艺、科学的管理、优质的产品、敬业的精神,无不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英国,刚下飞机,张立昌顾不上片刻的休息,就主持天津经贸代表团会议。他指出,欧洲是天津扩大开放的重点区域,尽管我们认识到了,但来晚了。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大对欧洲招商引资的力度,促成更多的合作项目,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张立昌深知,在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天津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成为国际现代物流中心之一,必须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购销网络,与跨国公司同行。他非常重视同大公司的接触,经贸活动日程排得很满,时间衔接得非常紧凑。
张立昌身体力行,广泛会见老朋友,结识新朋友,短短的17天时间中,与40多家大企业全面接触、深入交流。在世界最大的制药集团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总部,在世界著名的电力企业英国KFI集团总部,在世界四大船运公司之一的荷兰皇家铁行渣华集团总部,在世界最大的能源企业之一的荷兰皇家壳牌公司总部,在世界最大的电子公司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总部,在排名世界汽车公司前列的德国大众汽车总部,在世界领先的专业化学品企业科莱恩总部,张立昌考察了企业,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与企业核心决策层就加强双方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有针对性的交谈。
代表团的到访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各国工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新老朋友纷纷前来拜会,许多大公司高层人士从各地赶到代表团住处进行会谈,并给予代表团最高的礼遇。在英国三天多的时间,张立昌会见了英国标准人寿、渣打银行、棉丰公司、KFI集团、摩托罗拉、普尔马斯集团、克鲁斯公司、翠丰百安居、高科技集团等17个大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在荷兰三天多的时间,张立昌先后会见了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集团、壳牌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皇家哈斯康宁集团、阿姆斯特丹港务局、铁行渣华集团以及加拿大新亚基金顾问公司、瑞士奇方斯投资公司等10多家大公司负责人。在德国,仅4月2日下午,张立昌就分别会见了西门子公司、西马克公司、海德堡集团公司、格莱梅公司、巴克杜尔公司、风力发电公司、恺撒公司、周氏集团公司、保时捷物流中心、贝德经济咨询贸易公司、德国职业教育委员会等11家企业和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在瑞士,张立昌会见了意大利扎努西公司、意大利高利尔公司、瑞士伊萨公司、瑞士雀巢公司以及瑞中经协、和瑞德国际顾问公司、瑞中友协、瑞士企业联合会、瑞士贸易促进中心、苏黎世州政府和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真诚的语言,坦诚的交流,谈商机,话合作,求发展,天津与欧洲大企业合作的一座座桥梁正在搭起,一条条通途伸向未来。
选择天津,投资天津,既是企业家们的共识,更是企业家们的行动。代表团在四国商谈了77个项目,签署了一批投资协议,协议外资额20多亿美元,涉及电子、汽车、冶金、机械、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电力、轻工、商贸物流、会展、城区改造等众多领域。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重新制定了对天津的投资计划,决定在天津设立采购中心,并准备把最先进的研发中心迁到天津。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表示,要组成专家小组,尽快到天津进行考察。有的企业对天津开发改造海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要参与设计和投资建设。许多公司提出,近期要回访天津,进一步落实合作项目,加强双方交流,扩大投资规模。
广泛宣传,扩大天津影响力
像宣传队,像播种机,代表团一路走来,推介天津优势,打响天津品牌,展示天津风貌。由略知到深知,天津,在欧洲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成为各大传媒争相报道的焦点。天津在欧洲的知名度空前提高,影响力空前扩大。
3月25日晚,伦敦四季酒店灯火通明;4月6日下午,苏黎世会议中心人头攒动,代表团先后两次隆重举行天津投资环境推介会。大公司高层人士聚集,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大使馆的同志讲,像这样参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场面之活跃,反响之热烈,在英国和瑞士都是罕见的。来自欧洲许多国家的100多家大公司、350多名工商企业家、金融家到会。特别是在瑞士,正值复活节,参加人士之多,大大出乎意料。与会人员以极大的兴趣听取了张立昌关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天津发展变化的重要讲话。
张立昌说,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我们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之举,以更大的步伐走向世界。天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真诚地为外商服务;天津讲信誉,依法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天津注重长期合作,让外商有利可图、有钱可赚,是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天津培养了高素质的劳动力,有利于各类外资企业的发展;天津社会治安秩序好,外商感到安心、放心。所有这些,我们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并且会做得更好。
张立昌精彩而简练的讲话,博得了全体到会人员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他们为天津领导人的开明态度所折服,为天津信守保护知识产权的庄严承诺所感动。情真意切,意犹未尽,企业家们会后迟迟不肯散去,出现了“会后会”的动人场面。他们围住天津经贸团成员,或排队咨询,或当场约定具体回访时间,或表示了强烈的投资愿望……开放天津,魅力天津,活力天津,让外国企业家们更加向往。
欧洲媒体对张立昌的出访给予了不同寻常的关注。出访前,路透社、欧洲新闻图片社等25家新闻媒体专程来津采访。出访中,荷兰金融日报、欧洲最有影响的杂志《明镜》周刊、收视群最大的德国RTL电视台主动要求采访张立昌。英国BBC、《金融时报》、瑞士《经济》周刊、《世界》周刊等媒体均在显著位置和黄金时段,对代表团的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高度赞扬了天津的发展变化、天津领导人的开明态度、天津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欧洲引起了巨大反响。
聚焦天津,投资天津。多方面的收获,综合性的效应,不仅表现在已签署的项目上,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推动力,蓄势待发,后劲十足,天津与欧洲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