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时事圈点 正文
关键词:
 
最新新闻排行
· 海油工程承建尼日利亚海工平台开始交付
· 天津出台金融专项方案 服务科技创新
· 数据标注员定向培育项目启动
· 天河再夺世界图计算领域桂冠
· 海关新政助力个人物品进出境快件通关提速
· 海关查获!“食品”里藏有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杂草种子
· 天津统战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推动统战事业高质量发展
· 幼童小手卡进公交座椅 司机冷静应对及时解困
· 津云锋声 | 一个“不剪吊牌”的误会,何以演变成网暴现场?
· 今晚谈 | 精神暴力也是家暴 传统“家庭成员”界定被打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警惕中国经济的增长极限

http://www.enorth.com.cn  2004-05-04 15:24
 

 

  我们赖以立足的家园,空气日益龌龊、土地越发贫瘠、河流走向干涸……虽然中国几十年如一日地埋头赶超和对赶超进行乐观豪迈的注释,从来没有像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那样,也发表“环境困境的报告”,但困境早已经摆在了面前。

  尽管笔者真诚地希望,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30年后回首往事时,笔者今天的说法或者担心,不过是杞人忧天。但是古人说得好:“明者防患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在不断看到2020年GDP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甚至2050年中国前景将如何灿烂的描绘的时候,笔者也不禁想到了极限这个词。中国是否存在增长的极限呢?

  经济增长面临极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无论是赶超理想还是崛起的目标,只要包含有经济发展这一项,就离不开资源消耗。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没有这样便宜的事。经济增长不是浪漫曲。

  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软肋和瓶颈。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承认,老路快要走不下去,经济增长面临极限。

  中国地大,可相对未来生存和发展需要来说,却并不物博。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未来20~30年内中国现有资源的供应将不可持续。今后20年,中国实现工业化,石油、天然气、铜、铝矿产资源累计需求总量则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5倍。据统计,中国现有煤炭的探明储量为818亿吨,石油为25亿吨,天然气为5.4亿吨。以2000年为起始点,到2020年,中国年需煤炭16亿~18亿吨,20年累计需247亿~268亿吨;石油年需5.5亿~6.4亿吨,10年累计需85亿~92亿吨;天然气年需0.6亿~0.7亿吨,10年累计需9.2亿~10亿吨。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天然气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70%和50%。未来20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60亿吨,天然气超过2万亿立方米。

  不仅是能源问题,在铁、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上,中国一样面临用什么来持续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研究认为,2012~2014年,中国将迎来年2.4亿~2.6亿吨铁的消费高峰,未来20年缺口将达30亿吨;2019~2023年,将迎来年530万~680万吨铜的消费高峰,未来20年缺口将达5000万~6000万吨;2022~2028年,将迎来年1300万吨铝的消费峰值,未来20年缺口将达1亿吨。

  2002年11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一份题为《未来20年中国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安全供应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今后20年,中国实现工业化,石油、天然气、铜、铝矿产资源累计需求总量则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5倍。未来20~30年内中国现有资源的供应将不可持续。

  当然,这样的研究并不等于就是标准答案。尽管不同的研究会有不同的结果,但是中国自身的资源满足不了持续发展的需要却已经成为事实。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5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大约10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倍。2003年,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照这种高消耗低产出的方式,如果中国经济总量再翻几番,哪里去弄那么多资源供中国消耗?

  无论何种估计,经济快速增长与矿产资源大量消耗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已经不是预测,而是现实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分享世界资源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世界的资源本身也是有限的。以铜为例,目前世界探明的铜资源储量是6.5亿吨,经济可利用的储量是3.4亿吨。假设中国未来20年铜的缺口将达5000万~6000万吨,要知道,中国人口只占世界的1/5,如果世界其他人口也按照中国人均标准消费,那将意味着20年后全世界经济可利用的储量全部开采了也不够用。

  严重的资源瓶颈使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极限。未来几十年,只要中国工业化进程没有停止或者中断,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矿产资源消费大国,乃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谁来供给中国资源?”都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成为一个真正的问题。中国应该正视矿产资源危机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跟世界其他国家合作对话,而不是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对国内的矿产资源竭泽而渔,以致最后造成得不偿失的战略性错误。在这个意义来说,谈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极限不是绝望,不是恐惧,而是正视现实的危机,以及危机所带来的挑战,希望能够居安思危,不至于将来临时抱佛脚。

  经济增长还是硬道理吗?

  我们已经习惯于勾画宏伟、美好的未来蓝图,却缺乏对权力说不的环境和习惯。

  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就非常容易表现出格外的乐观。经济学家提出诸如小康之家就是要有两套住房、2020年再翻两番之类美好构想的时候,似乎并没有觉得如此小康、翻番到底需要多少资源,石油、钢筋等等居然可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可偏偏这是问题的要害。没有钢筋,大楼是建不起来的;没有石油,汽车可能就成了一堆废料。中国关注增长却常常忽视或者无视增长的基础和代价。

  50多年来,无论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公布的经济增长速度总是令人刮目相看。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背后,到底付出了多大资源与环境代价,似乎不值一提: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有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到20世纪末,全国668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年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131个流经城市的河流有70%被污染;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大自然在报复我们。倘若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4亿人彻底丧失了家园,这还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吗?还有多高的经济增长会比这个问题更具有爆炸性呢?再比如,中国由于水资源的短缺,诸如南水北调等输水线路,可能成为需要武力保护的“生命线”,因为缺水的不只是北京、天津。线路所到之处都缺水。在中国,水必将成为严峻的政治问题。

  毋庸讳言,几十年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在自毁家园:山在秃,水在臭,河流在干涸,草原在变荒漠……中国经济的奇迹背后是环境资源的劣迹。可我们共同的家园——中国却只有一个。困境不会因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很快迎刃而解。中国的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等问题,也早已经不仅仅是中国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家事。世界的眼睛在盯着中国。无论我们多么渴望富强,我们都不能不考虑世界投射过来的目光。目前,中国人均石油消费不到美国人均的1/18,也不到日本人均的1/13。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执行所长盖尔·卢福特前不久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就说:如果中国购买石油的数量持续增加,就会给世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为中国太大,石油市场没法承受。如果5个中国人要用1个美国人那么多的石油,也就是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跟美国持平,人类就该另找一个星球搬家。

  自然,世界其他国家就会想到一直指责美国为石油而战的中国,它自己有一天也会为竞争世界资源而不惜一战吗?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分辩这样的担心毫无道理,甚至就是污蔑,但是我们却无法阻止这样的想法存在。当我们想到类似这些问题的时候,经济增长的道理还会是永远那么硬吗?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指责发达国家今天的成就是建立在对世界资源的消耗基础之上来为自己消耗越来越多的世界资源辩护,但是讲完道理之后,我们还是得面对现实:世界的资源就怎么多。中国自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国家战略选择失当,以及接连不断的经济政治震荡,使得中国丧失了充分利用世界资源的发展机遇。失去了机会就不会没有代价。而今,中国肩上起码有两大难以回避的压力。一方面,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甚至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处于鲜明的对比之下,任何政治家都不能不正视民众追求富裕的强烈愿望,没有政治家能够回避这个压力。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发展经济,中国要分享世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就不能不面临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这是理论问题,但更是政治问题。世界现在不是、未来也不会是按照中国意志分配资源的。无论我们自己的意愿如何,中国的经济发展都不能不受制于这一基本前提。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增长本身可能就隐含了未来的经济社会不安全,甚至在未来某个时候局势出现爆炸性的综合性危机。一个资源枯竭的中国是一个不安全的中国,这不仅对中国自身而言,也是对世界而言的。如果我们承认增长的极限,就必须未雨绸缪,事先尽可能预计到增长极限所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军事乃至安全上的冲击与后果。经济增长必须放在全球背景下审视,必须跟中国大战略协调,而不能孤军奋进。中国必须重构发展、富裕和经济增长的观念,那么,原来的许多美好期望、追求和梦想就可能在反思中被修正,甚至搁置到一边去。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很可能是一个没有高速增长或者经济奇迹的中国。中国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可中国能够适应或者很快适应这一变局吗?

  经济增长之外的政治退路

  应该承认,在任何国家,经济增长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如果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政府和政治家就将面临巨大的国内压力。因此,任何官员和政治家在其任期内,都会有为追求立竿见影的政绩而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倾向。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社会沟通对话机制,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成为一个没有退路的尖锐的政治问题。一旦没有退路,在缺乏制衡机制的情形下,就会从乡长开始,都奉行不惜杀鸡取卵的刺激和保持经济高增长的政策。

  中国要克制自己追求经济增长的强烈冲动并不容易。政治家高瞻远瞩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淡化GDP概念,告诉官员应当走出盲目崇拜GDP的怪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GDP不是万能的,不能只看GDP,不能只看“政绩指标”,还要看“绿色指标”,计算经济增长时将资源挥霍和环境破坏也包括入内等等,不仅有用,而且也是一种进步。但这依然远远不够,况且认识到问题并不等于就能够解决问题。

  之所以这样,大背景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一直被当成国家成功治理的标志之一,高增长的数据成了国家的成就和引以为豪的一个象征和尺度。在这样简单化、教条化的观念下,日本经济增长的停滞、俄罗斯一度的经济负增长,都一概成了“反面”的、必须避免的东西。可以说,这种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如此情势之下,就是挤破经济泡沫也会被视为经济倒退。自然,各级政府和官员难免不受制于这种经济意识形态的影响。经济增长成了缺乏退路的政治问题。对各级政府官员来说,即使强调要淡化GDP的概念,但是很少有谁真敢淡化。更何况,有些问题是在市场贪欲和权力的双重驱使下造成的。面对这样的形势,用什么保证中国和中国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呢?

  要解决问题显然不是下个文件或者宣传一下就能够做到的。比如,要通过税收或者环境保护甚至司法杠杆约束高污染企业,就必定会有企业破产和减少地方财政收入,尽管支持这样企业存在的人可能只是当地居民的极少数人,但是失业破产的人却可能因此而上访游行—而这又被视为“社会不稳定”的表现。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标准下,主管官员就面临仕途风险,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他不能不作出求稳的选择。要根本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建立现代民意表达机制。如果民意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例如,经济增长不大,但只要多数百姓支持,县长市长就没有下野或者被追究责任之虞,自然政府官员也就容易以长远的发展利益为导向了。

  前面已经提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资源,仅仅靠中国自身的资源难以满足中国实现富强的需要。如果没有思维方式的解放,对发展经济无条件地赞成,那么,必须保持经济增长的政治压力就可能使中国在面对国际资源纷争和摩擦的时候,容易出现极端的思路和言行,政治家的选择空间也就可能非常狭窄。如果经济增长成为没有退路的政治问题,那么,中国就不能不思考这些严峻的问题:中国需要准备为水而战?为石油而战?为铁矿石而战?……如果非如此不可的话,那么到头来,这比经济不增长甚至倒退本身又能够多得到什么呢?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就不能不掂量长远的利益和代价。

  而理性意识和理性力量的形成、凝聚,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言论环境必不可少。在这里没有谁是万能的和可以被强制认为是唯一正确的。自由碰撞中不但可以群策群力,而且国家一旦发现目标选择有失误,纠正起来也有民意基础,而不是突然180度大转弯,让民众难以理解和支持。而对于国民来说,在自由的氛围之下,自然也就见多识广,对世界大势、自己的国情和未来的挑战,易于形成理智、清醒的认识和养成独立的精神。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实现向宪政共和的和平转型具有非常基础的作用,通过思想的多元化、权力制衡、社会的相互制约等等,来最大可能地保证经济增长不至于成为没有退路的政治问题,同时,中国向宪政共和制度的和平转型,也是解决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政治退路。

稿源 南风窗 编辑 刘雁军
呢称: 输入答案:
 精彩热图
嵌入-变动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财经频道 ·体育频道
基金赎回严重蓝筹股链条被破坏 A股直下4600?
封基套利无间道 三类基金投资者可适当关注
一度跌破5000点 牛市为何有七成股民亏损
政策缺乏“主见” A股市场必然迷失
南汽、菲亚特“协议离婚”?2009年或正式分手
广东大胜山东夺九连胜 大鹏再下三分雨取34分
首节实录:弗老大上场助推姚麦 火箭大比分领先
弗老大引领火箭板凳大爆发 斯科拉享受主力待遇
全国女排联赛总决赛将开始 天津女排考虑引援
雄鹿主帅赞易建联比诺天王出色 称其防守是楷模
·科技频道 ·娱乐频道
空调鞋美国问世 每双鞋售价约60美元(图)
“嫦娥一号”卫星试传月球图像数据
“野生中华鲟再现长江”遭专家否定
一级保护动物懒猴半夜爬上农妇蚊帐
从嫦娥失踪到华南虎风波 看中国式网络影响
周杰伦承认新专辑销量下降 只关心是不是第一
《铁嘴银牙》主创宣传 佘诗曼力撑陈小春(组图)
田亮叶一茜蜜月要享受自然 新娘不会退出娱乐圈
传杨乐乐汪涵处分居状 陷感情危机
张韶涵抱病出席代言活动 衣服下滑频护胸(组图)
关闭窗口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