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上午,深圳市政府首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正式开班,首批来自政府各部门的共103名学员集体亮相。开班仪式上,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告诫:“你可以不说,可以说不知道,但千万不能说谎!”
新闻局长亲自前来授课
首批学员的培训时间为7月12日至7月20日,共7个学习日,培训对象是深圳市各区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新闻发言人43人,新闻助理60人。
从聘请的主讲人看,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新闻发言人制度非常重视。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长杨扬亲自前来授课,主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另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廖为建教授、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曹景行等专家。
发言人“要善待记者”
王京生在开班仪式上强调,“新闻发言人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政府和政府部门,发布的每句话都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一条政策底线。”
对新闻记者的采访,王京生表示“要善待记者”。他认为,发言人应该掌握必要的发布技巧,但绝不是用“外交辞令”,用华而不实的形式打发记者。
深圳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发言人?王京生的概括是“五个要”:一是要坦诚。你可以不说,可以说不知道,但千万不能说谎!一个不诚实的发言人会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二是要主动。对一些人民群众不理解、不满意的问题要未雨绸缪,不要等舆论压力来临时才不得不发布新闻。三是要讲大局。什么问题该说,什么问题不该说,说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说,都必须从大局出发。四是要有技巧。学会发布有用信息,而不是正确但不用的废话。五是要形成制度,要健全新闻发布工作机制。
深圳将立法规范发言人制度
王京生透露,建立新闻发言人队伍只是开始,在适当时候深圳还将出台相关法规,进行制度完善。
王京生表示,深圳毗邻香港,局部热点较多,由于信息沟通时间跨度及政府行政管理专业分工等原因,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不可能迅速及时、完整有效地对外发布所有新闻。“设立多层次的发言人,就是要求政府的新闻发布权限与行政管理事权相对应,谁负责的事务,谁负责发布,既不往上推脱,也不往下推诿。”
受训者“随机应变”
在结束第一天的培训之后,记者随机访问了几个新闻发言人,问题的核心是:如果有记者提出一个敏感问题,而这一信息又不能披露,你会怎么回答?无可奉告吗?
两位政府部门指定的新闻发言人都不愿透露姓名,均表示不会“无可奉告”,因为要学会善待记者,与记者做朋友。较为一致的回答是:“条件尚未成熟,一旦可以对外公布将第一时间告知公众。”
作为突发事件相对集中的部门,深圳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余新国副局长更受关注。对于记者的电话采访,余新国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电话采访,我不能确认你的身份,不便回答。”
首批新闻发言人名单(部分)
●深圳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暂缺
●福田区政府新闻发言人:蔡铨毅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罗湖区政府新闻发言人:暂缺
●南山区政府新闻发言人:暂缺
●盐田区政府新闻发言人:龙岳华副区长
●宝安区政府新闻发言人:余大浩区委常委、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龙岗区政府新闻发言人:蔡立(女)龙岗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
●深圳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余新国副局长
●深圳市人事局新闻发言人:陆韬副局长
●深圳市审计局新闻发言人:陈华总审计师
●深圳市政府台办新闻发言人:陈可田市台办副主任
●深圳市国资委新闻发言人:高雷市国资委总经济师
国新办新闻局长杨扬高度评价深圳立法完善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拒访将违法”
国新办新闻局长杨扬昨日出现在深圳首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并在当天下午主讲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在课间和课后,杨扬局长两次接受记者采访,高度评价深圳立法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深圳新闻发言人制度起点高
记者(以下简称“记”):建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深圳有何现实意义?
杨扬(以下简称“杨”):从目前情况看,深圳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起点很高,深圳今后10—20年建设国际化城市,都必须发挥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而政府的公开行政、清明廉洁等都应该与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关,这对深圳打造国际化城市是必要的,任何国际化大都市都是这样的。
优秀发言人需具备三素质
记:深圳每个区和政府部门都设立新闻发言人,会不会造成“话”出多门,言多必失?
杨:深圳新闻发言人现在正在培训,而且相关的完善制度还在建立之中,相关的法规也在进一步起草,这将对这一制度有明确规范。对发言人来说,适当的时候讲适当的话。不失言,不多言。
记:一个优秀的发言人最需具备什么素质?遇到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应作出哪些反应?
杨:一是最了解情况;二是这个人得到授权,得到全面的情况;三是这个人说得很好,没有废话。遇到突发事件时,要作如下反应:一是主动,要主动地第一时间告诉公众,减少猜测;二是及时,及时作出反应;三是准确;四是全面性;五是充分性。随机发布,追踪发布,发言人不能一次性把话说得太绝对。
记者是具挑衅性的朋友
记: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后,“无可奉告”会不会成为常用手段?
杨:不会。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后,甚至我们不可能听到“无可奉告”。这种回答是在一种信息阻塞的情况下发生的。发言人在发布信息时,如果遇到不了解的信息,可以通过组织其他语言予以回答。
记:深圳明确提出新闻发言要“善待记者”,具体如何“善待”?
杨:从政府官员来看,不要把记者当成政府的手下,当然也不能当成敌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的解释较为贴切,新闻发言人要把记者看成朋友,但这个朋友是具有挑衅性的。
记:你如何看发言人拒绝采访?
杨:深圳正在制定新闻发言人制度相关的法规,如果能够做好,拒绝记者的采访将不被允许。换言之,新闻发言人不能拒绝记者的采访要求,否则,就是违法!
深圳官方解释建设新闻发言人制度缘由
发言人制度满足公众知情权
深圳为何要建设新闻发言人制度,深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在昨日深圳市新闻发言人首期培训班的开班仪式现场释疑,称这一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建立“阳光政府”,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王京生介绍,目前推行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可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接受人民的监督。
二是有助于建立“阳光政府”。落实“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各部门要通过新闻发言人等途径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的承诺。
三是有利于建设国际化城市。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深圳想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与国际接轨,更加自觉地按照国际惯例行政和公布政务。
四是有助于引导舆论。深圳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呈现的热点问题广受关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向世界介绍深圳市的真实情况,为深圳改革开放和建设营造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