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生态进一步恶化,沙尘暴愈演愈烈,每年新增的沙化土地达1000平方公里,占全国年均沙化土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已经成为全国的荒漠化强烈发展地区,不仅直接危害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还威胁到河西走廊、河套平原甚至华北和京津唐地区。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境内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全盟荒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80%以上,是中国西北强沙尘暴主要策源地之一,并以年均20米的速度向东南移动,每年有1000平方公里土地沙化。
据阿拉善盟林业治沙局局长范·布和介绍,阿拉善地区曾是水草丰美的牧场,居延海绿洲、贺兰山次生林以及连绵800公里的梭梭林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植被系统,一度成为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华北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而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持续过牧和樵采等不合理的活动,加上受干旱气候影响,这里的植被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
经2002年清查,阿拉善境内的天然梭梭林面积已经由上世纪50年代的113万公顷减少至38万公顷,而且密度严重下降;黑河下游额济纳旗的胡杨林也由5万公顷减少到了2.6万公顷;全盟有330万多公顷草场严重退化,植被覆盖度降低了30%-80%,草本植物由200多种减少为80余种,可食牧草由130多种减少为20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