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侯奶奶沉浸在制作的快乐中 |
 |
| 侯奶奶制作的“猴子的起源”。 |
74岁的退休教师侯家珍,以两味普通中药为主料,制成数百只神态生动、造型各异的“小毛猴”——“孙大圣家族”是如何诞生的
世间的工艺品及它们的制作原料可谓多种多样,可只以两味普通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粘制出众多神态生动、造型各异的小毛猴,真算得上是侯家珍老人的一大绝活儿。昨天,笔者专程赶至河北区上江花园,采访了侯奶奶及其绝活儿。
在侯奶奶家,最抢眼的当属陈列在一面柜中的100余只小毛猴。虽然每个猴都只有三四厘米高,但它们是那么鲜活漂亮,造型和神态无一重复。其总体分为“毛猴出世”、“幸福家庭”、“儿童乐园”、“民间健身”、“民间风俗”、“民间音乐”、“民间体育”、“回归大自然”等8个部分,依“猴趣”又分为“儿童的幼趣”、“表演的神趣”、“赛场的志趣”、“音乐的雅趣”、“街景的旺趣”、“民俗的风趣”、“家庭的乐趣”、“大自然的情趣”等8个类型,其中还有“瑞雪兆丰年”、“喜庆过除夕”、“快乐过新年”等3组实景。
据侯奶奶介绍,她原是河西区尖山小学教授科技制作课程的专职教师,今年74岁。1998年退休后,她感到仿佛一架运转了近半个世纪的机器突然停转,加上多年站立讲课和饮食无常,胃病、关节炎等疾病频频发作,她感到自己的精神和身体似乎濒临人生尽头。一次熬中药时,她不慎将药洒在地上,当她一一捡拾时忽然眼前一亮:这两味中草药——辛夷花、蝉蜕的形态和颜色是多么特别。反复摆弄着它们,心灵手巧的侯奶奶顿有所悟,这是多么好的制作毛猴的原料啊。于是,她千百次地试粘,猴的模样越来越清晰,神态越来越生动。新世纪第一个猴年之春,第一个成型并被她认可的“小毛猴”诞生了。
“你看,用毛茸茸的辛夷花当猴身,用蝉蜕的大爪做猴腿,用小爪做猴臂,用蝉嘴当猴头,以白胶将它们粘合,一只微型毛猴就诞生了。”侯奶奶一边说着一边示范,灵巧的双手在方寸之间施展着绝技。
为了赋予小毛猴生动各异的神态、造型和寓意,侯奶奶动员起自己全部的美术基础和手工技巧,精心构思,反复尝试,慢慢鼓捣出以上8大分类、8个部分和3组实景等诸多名堂。比如她构思制作一组“小毛猴”棋琴书画和吹拉弹唱8个画面,不仅要达到8只“小毛猴”各有不同的神态、姿势、服饰,而且还配以相当的道具。于是,樱桃核、葡萄枝、火柴棍、雪糕棍、牙签、烟盒、粉笔等都被她择来做辅助材料,以它们制作的乐器和文具等像模像样,与活灵活现的小毛猴一起,构成一幅幅生动传神、惟妙惟肖、情趣盎然的画面。构思和制作一个作品往往要数个月,其间侯奶奶除做家务外,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样一来,她晚年生活充实、愉悦了,以往的病症也减轻了。侯奶奶还把这一快乐传播给他人。有求教的她手把手教,有索要作品的,她就按样品再“克隆”一套。最近,河西区退休教师协会还准备为她的作品举行专题展览,展示和推广她的绝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