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地球日将临之际,记者来到有着天津之肾美誉的北大港湿地保护区采访。
如果说空气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那么拥有大港土地总面积1/3的湿地的滨海新区可谓占尽了天时和地利。从大港千米桥南面一下桥,就会看到一块写着“天津市北大港湿地保护区”的牌子立在公路的一侧,顺着其所指的方向,就进入了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
按照湿地自身的功能和便于保护的需要,保护区往往将湿地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部分。据大港区环保局生态科提供的资料显示,经过重新调整与勘定的湿地总面积36408.54公顷,占大港区总面积的32.35%,其中核心区北大港水库的面积占了将近一半,达到16400公顷。也就是说,保护区内湿地的迁延和辐射作用全部由水库来承载。
实际上,大港水库周边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水库的洼淀,在丰水或枯水季节,与主水库一道起着调水与蓄水作用。因此,包括大港水库对面的独流减河流域,一望无际的视域内都属于湿地范畴。
为了解决开发与环保之间的矛盾,面对天津工业战略东移,湿地保护区曾做过较大的折中性让步,将原来的44240公顷缩减为现在的36408.54公顷。所减7000余公顷的面积相当于湿地折损掉大港水库将近一半。在今天看来,这或许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
记者在进入湿地自然保护区后才真正领略到它的辽阔,从千米桥往西,汽车开进10多公里后才刚刚到达水库核心部位———水库北围堤管理所。
这一天晴朗的天气为记者观察湿地环境提供了最佳的能见度,站在管理所的围堤上,记者所看到的几乎全部是天水一色的风景。春季暖暖的阳光下,水面上波光粼粼,蒸腾四散的薄雾中,一群水鸟三三两两地在靠近水库围堰的地方安静地觅食,不时群起低低的掠过水面发出欧欧的鸣叫。作为东北亚诸多珍稀鸟类迁徙的必经之路,每年来这里栖息繁衍的候鸟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此地记录到的鸟类超过140种,其中,属于国家1级保护鸟类如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大鸨、遗鸥、白鹤就有6种,包括大天鹅、小天鹅、雀鹰、白额雁、白尾鹞等列入国家2级保护的鸟类更有17种之多。
北围堤管理所负责人刘呈波介绍说,水鸟之所以能在此栖息流连,与水库及周边优良的栖息环境、丰富的食物链以及为鸟类提供的安全条件是分不开的。尽管作为水利部门的管理所,本身没有保护生态资源的职能,但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还是自觉不自觉把保护当成了一项工作内容。他说,在周边居住的主要是渔民,据他所知,许多人都知道伤害鸟类违法,因此,库区内并没有出现过猎捕鸟类的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