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点有多少“含金量”——
浦东争取到的是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的先行先试权
今年2月,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向媒体透露“浦东正在申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由于浦东的政策效应已趋于弱化,有人猜测,浦东是为确保持续的竞争优势,向中央政府“伸手”,寻求新的政策支持。
但是,此次国务院批准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却让人们有些疑惑:从中似乎看不出有什么明确的优惠政策。那么这一试点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呢?
对此,张学兵早有说法。他在两个月前就说,“浦东将争取的是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的先行先试权,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探路。”他解释说,浦东过去15年的发展,主要并不是靠优惠政策,而是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目前,全国各地都已走出了简单依靠特殊政策发展的阶段,走进了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的阶段。
“在我看来,淡化了优惠政策的试点,其‘含金量’可能更高。”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杨周彝说,“优惠政策好比是直接给粮食,而试点赋予的是‘生产自主权’。原来浦东只能按照既有的政策框架进行改革。此次试点就是给了浦东一个机会,让其自主探索改革之路,从而使发展天地更为广阔。”
“对浦东来说,这也是二次创业的一个好机遇。”杨周彝补充道。今年浦东新区的“两会”上,区长张学兵也要求新区以申报试点为契机,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体制性瓶颈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
为何选择现在进行试点———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先行一步的浦东,需要实现新的突破
浦东新区刚刚在两个月前欢庆“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15周年”的纪念日。15年来,浦东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2%,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5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浦东开发开放对全国的意义逐渐显露,其中之一即服务全国的作用明显提升。15年来,浦东的资本、货币、期货等国家级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要素集散不断增强,成为上海服务全国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浦东国际机场货物运输量占全国空运货物量的2/3。全国各地投资的近8600家企业以浦东为窗口,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这一切成就的获得,首先得益于国家“扩大浦东开放、深化浦东改革”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同时也离不开最初的政策推动。然而,随着全国各地发展的政策环境日益趋同,以及我国加入WTO后按国际惯例运作,政策优势越来越弱化。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先行一步的浦东,经过15年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其他方面的改革能同步推进,完善配套。在此情形下,浦东迫切需要的,就是靠全面推进改革的深化来获得新的动力,实现新的突破。
在这个重要关头,国务院批准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意义深远。就像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的,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在继续做好有关专项改革试点的同时,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进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供相关经验,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浦东,就这样又一次被历史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