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将热血沃中华
我们斟满两杯酒奉上,为卢沟桥事变后,首先以身殉国的两位高级将领,为他们明知必败也誓死出征的报国之志,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
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中国第29军奋力抵抗。
曾有人写诗感怀:二十九军不负国,一战战死两将军!佟麟阁、赵登禹这两位生前就是生死之交的将军,在当时的北平南苑相继殉国,并肩而去。
随从和家人冒险在一个瓜棚里找到了佟麟阁的遗体。妻子和儿女们饱含热泪为佟麟阁“整容”,装殓入棺后,寄厝于北平柏林寺。
每当佟麟阁殉国之日和清明节,佟夫人总要带着儿女们到寺庙里,对着一个花池焚香烧纸,磕头祭拜佟麟阁的亡灵——将军的灵柩深埋于地下,地面不敢留坟冢,只能砌一花池以掩人耳目。
柏林寺中方丈出于对将军抗日爱国的敬慕,严守寄柩之秘八年之久。为防日军耳目,将军的灵柩改名王思源——提醒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国破家亡之恨!
九年后,国民政府在其祭日为佟、赵二将军举行国葬。赵将军出殡时,因赵家后代战乱离散,佟家姐弟为赵将军戴孝打幡,持孝子礼;佟将军出殡时,天降大雨,为英雄哭!
“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吸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看着赵一曼生前写下的诗,这位著名的女英雄当畅饮一碗我们捧上的女儿红。
赵一曼将被处决的消息传到当地百姓的耳中。许多人家都悄悄拿出家里最好的大米,准备了丰盛的送行饭和壮行酒,早早地就等在了街头。
许多年以后,曾亲历了那悲壮一幕的人们都还清晰地记得,赵一曼是在含泪的沿街百姓默默地夹道送行中,昂首高唱着《红旗歌》慷慨赴死的。
日伪档案对赵一曼就义时的记载说:“其态度从容,毫无惧色,令人震惊。”
献给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的,应该是一碗如清水一样的酒。
1944年9月10日夜,新四军西进部队对河南夏邑八里庄守敌发起了攻击。彭雪枫站在寨墙上的跪射散兵坑里,露出半截身子指挥战斗,一声冷枪,彭雪枫瞳孔中的光芒消失了。
彭雪枫去世两个半月后,他的遗腹子降生。
路祭是异常隆重的送殡习俗。1945年2月2日,淮北各界7000余人恭迎彭雪枫灵柩。从洪泽湖到半城,沿途数十公里,无论部队机关,还是平民士绅,都在灵柩经过之处设案致祭。人们摆下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两样东西——一碗清水、一面明镜。这是淮北人民的最高礼节,表示彭雪枫一生清如水,明如镜。
此时,洪泽湖畔下霜了,湖面、树枝、田野、房屋一片雪白。百姓说:天鼓响,将星陨落,树头凌,草木挂孝!
接替彭雪枫工作的老战友张爱萍挥笔写了一幅气势雄伟的挽联:“恨敌寇夺去吾战友,率全军誓为尔复仇!”
……
相对于英烈和同胞以血肉之躯报国的功绩,酒浆再醇厚也显得寡淡;但是,我们能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那微薄的水酒和采来的鲜花……
——还有中国人今天不受外侮,逐渐国富民强的日子。(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