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87岁的罗开瑚老人,作为机工从马来西亚回国参战时才21岁。
机工,就是今天的汽车司机。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陷落,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滇缅公路,成为战时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
“国内司机少,陈嘉庚号召我们回国服务。还不是每个人都能回国,必须是爱国者,志愿投身抗战,并有相关赈济会或华侨商会介绍。年龄在20岁以上,40岁以下。”至今,老人还为自己能被选中而感幸运。
吸引罗开瑚回国参战的,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统统有”。“这是我们南侨机工自己的‘行话’,不论彼此认不认识,只要有人一招呼‘统统有’,大家都会帮忙,绝不会袖手旁观。” 1939年2月到8月,就有3200名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前线阵地上,几乎每门大炮都在等待他们运来的炮弹,几乎每个士兵都从枪管里发射过他们运来的子弹,而他们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倒在了滇缅公路——这条“死亡之路”上。
这种“统统有”的精神,同样体现在亿万普通的中国人身上。
“令人最难忘的,是农民出身的普通士兵。尽管他们身上长满虱子,没有分文军饷,忍饥挨饿,受尽凌辱,却以其不可思议的自我牺牲精神,使生命的价值弥为珍贵,一个伟大民族的谋求生存、自强不息的斗争也因而成为一项崇高的事业。”
斯诺这篇采访手记,描写的就是那些被中国共产党发动起来并最终汇成了抗日洪流的普通百姓。他们在走上前线时,三分之二的人手中握的还是大刀长矛——枪支弹药,要靠自己从侵略者手中夺取。直到1945年,总数超过90万人的八路军也只有37万支枪,每支枪平均不足20发子弹。
但就是这样一些人,最终成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对手。侵华日军官兵普遍承认,“中共军”的火力一直很弱,不到百米内很少开枪,一旦交锋便马上抵近射击、投手榴弹并以刺刀或大刀肉搏。连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冈村宁次,也认为八路军“作战勇敢,内部团结”。
组织群众用地道战等战术成功粉碎了冈村宁次指挥的多次大“扫荡”的吕正操回忆,为了不让日军获得良好的据点工事,老百姓协助军队拆毁了河北全境各县所有的城墙;为了不让狗叫,便于八路军袭击日军,河北人民在4个月内打死境内数十万条狗。到1940年,冀中平原已经是道沟纵横——我方可随时在沟中活动,而日军的汽车装甲车则寸步难行。
吕正操感叹,人民群众的力量,比任何天时、地利都重要。
这就是醒过来的中华民族。在先后与22个国家签订745个不平等条约,在被外来势力恣意侵略和奴役之后,这条巨龙终于猛醒,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昂然奋起——
惊天动地的伟业
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欧战爆发。而这时,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已进入了第8年。
抗击时间最长、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齐密云说,在二战任何阶段,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绝对主力。从1937年至1945年,盟国毙伤日军195万余人,其中中国战场毙伤133万余人,占日军伤亡人数的70%。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日军的总和。
中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
罗斯福,这位二战风云人物,对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看得十分清楚。
1940年,希特勒横扫西欧,兵锋正劲。日本也制订了包括东亚、东南亚、南太平洋各岛国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与德、意结成三国同盟,积极准备南进。
但,从1939年冬起,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在鄂北、南昌、长沙等地给日军以惨重杀伤,同时,敌后战场也展开了著名“百团大战”。结果,日军非但未能为“南进”抽出兵力,反而被迫向中国战场增派了两个师团。
罗焕章研究员说,由于日本陆军无法抽调相当规模的远征军配合,日本海军攻打澳大利亚、锡兰的计划不得不放弃,与德军会师印度洋,击溃英、苏,控制世界的狂妄目的破灭了。
正是由于日军主力被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而无法腾出手来,“南进”计划也不得不一拖再拖,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因此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没有仅仅限于在自己的国土上抗战。
1942年1月,8万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国守军节节败退——倘若日军得手,既可以一举切断美英援华战略物资与孤立中国,又可占领美英在缅甸的军事基地,伺机进攻印度,进一步东进与德国会师中东。
是时,中国战区也正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尽管如此,中国依然动员10万精兵,组成远征军入缅作战。
“那是当时最为精锐的一支部队。”曾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总部联络参谋的王楚英回忆,3月20日,刚刚入缅的远征军一个师在距仰光50公里的同古与日军交火,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以集束手榴弹、汽油瓶与4倍于己的日军血战,顶住了日军12天猛攻,歼敌5000余人。
几天后,抗战名将孙立人率部在仕安羌救出了包括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余名被围英军。
捷报轰动英伦三岛,英国政府特意为孙立人颁发勋章。
由于中、美、英三国战略合作中的矛盾,此次行动最终以盟军失利告终。中国远征军分为两路,一路撤到印度英帕尔基地,后改组为中国驻印军,另一路转战荒野密林之中,最终回到祖国。
10万远征军,近一半倒在了缅北的山岳丛林中。二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战死。连最高指挥官杜聿明也几乎牺牲在征途上。
1943年夏,中国驻印军在美国空军及工兵的协助下,开始反攻缅北,与有着“常胜军”之称的日军第18师团展开血战,并步步获胜。 1944年5月,重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16万余人开始实施历时8个月的滇西作战,继而出国配合驻印军作战,收复缅北60余处城镇,歼灭日军5万人。
“中国的抗战,还有力地支援了欧洲战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勇说,“北进”侵苏一直是日本的国策,苏德战争爆发,为日本提供了进攻苏联的绝好时机,德国也多次要求日军进攻苏联。然而,日本最终未能实施它策划已久的计划,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战场的牵制——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后,中国军民一刻也没有放弃抵抗,关东军忙于抽调兵力入关及讨伐东北抗日联军,对苏作战的准备一直未能就绪。
面对在中国战场越陷越深的境况,日本法西斯军事思想家、“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者石原莞尔哀叹:“日本对华用兵愈持久,则国民负担愈重;愈深入,则愈不能自拔……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
正因为确信日军无力进攻苏联,斯大林才得以放心从远东抽调50余万兵力抵抗德军,最终赢得了苏德战场上的胜利。
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中国抗击法西斯日本的战争,持续了整整14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使中国保持了国家完整,使中华民族赢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还以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而首次登上大国舞台,成为开罗宣言四个签署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浴火重生。经历空前灾难考验和空前血火洗礼,实现了独立与解放的中华民族,人心高度凝聚,精神再度焕发,站在了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上……(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