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澄清】真正高收入的教师不到5%
高校教师被列为高收入人群,消息一出,马上引起了高校教师的强烈反应。
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教授说:“高校教师中真正的高收入者占高校教师比例不到5%。”
刘焕彬表示,如果依据他以前了解到的高收入标准(年收入12万元以上),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当中,真正达到这一标准的人,占全校在职教师的比例可以肯定不到2%。即使把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收入的人算在内,他估计最高的比例也不到5%。而华南理工大学的教师工资水平以及对外活动能力在国内高校中,还算是比较好的。
所以,刘焕彬对于国家税务总局将高校教师界定为高收入个人的做法表示异议。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党委书记陈万鹏也表示不能接受国家税务总局将高校教师界定为高收入个人。他说,广州大学全校在职教师大约2400名,真正属于高收入者的在100人左右,也就是说这个比例还不到5%。广州大学教师目前的月工资平均在4000元左右,如果将这部分教师也界定为高收入个人,他认为说不过去。但他赞同国家税务部门将少数高收入教师纳入监管。
【B分析】收入差距从何而来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王处辉教授曾经对高校教师的收入进行过细致的调查研究。王教授称,高校教授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度性工资、校内外津贴制度、政府的特别津贴、社会和市场对教研的需求、学科间的差异、教师间的学术地位不同、参与市场意识的不同、出国机会有别、权力或灰色收入等。
由于社会和市场对教研的需求差异,不同高校教师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如一些教师由于其所从事的专业之故,在业余时间给MBA班学生授课,每天至少能得到讲课费1000元,每年所得讲课费可达数万元。有人因此所得收入可达数十万元,家庭存款不止百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