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水潺潺的御河畔,秋天的一抹斜阳洒进古朴典雅的石府戏楼。这就是我国仅存和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民宅封闭式戏楼,它凝结了我国传统建筑结构设计的独特魅力。
置身处于石家大院中心区域的石府戏楼,正北有穿山游廊院和佛堂院贯通相连,正南接南花厅院,戏楼正门上方有“厚德载福”匾额。
戏楼全部为砖木抬梁式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10平方米,最高处9米,立柱54根。戏楼顶子设计非常巧妙,其木质结构外面是铅皮封顶,并用铜铆钉铆成一个篆体大寿字于铅皮上。厅内的雀替、隔扇、柱头等木雕,台阶、基石上的石雕装饰,极为考究。
前方戏台20平方米,上方有“赏心乐事”的匾额。抱柱匾对联为“梓泽兰亭逢盛世,绽桃杨柳庆升平”。后台57平方米,供演员化妆休息。戏楼内共设120个座位,中间有官客席(男客人),后面台阶上设有堂客席(女客人)。逢年过节,石府宴请客人都要把戏楼装饰一新,灯火辉煌。记者了解到,当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菊仙、余叔岩等人均在此唱过堂会,盛况空前。
戏楼的建筑结构设计巧妙,以冬暖、夏凉、音质好这“三绝”而享誉海内外。首先,戏楼的墙壁是磨砖对缝建成,严密而无缝隙,并设有类似于现代地板采暖的地炉,在寒风凛冽的冬日里一样温暖如春;其次,在酷暑时节,戏楼内地炉空气流通,方砖青石坚硬冰凉,东西两侧开有侧门使空气形成对流,精心设计的窗户阻挡了阳光直射,凉爽宜人;音质好,则体现了传统建筑艺术的巅峰。戏楼建筑用砖均是三座马蹄窑指定专人特殊烧制,经专用工具打磨后干摆叠砌,用元宵面打浆糊白灰膏粘合,墙成一体,北高南低回声不撞,加之戏楼上方四周的“走马廊”能起到回旋声音的作用,因此拢音效果极佳,偌大的戏楼内,每个角落能听得清清楚楚。在这样的戏楼演出,仿佛能找到“绕梁三日”的历史余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