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中午,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285号的天津市华蕴博物馆(粤唯鲜集团)被几十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时而仰头观看这座宏伟的意式风格建筑,时而交头接耳地议论,一时间,这座久负盛名的疙瘩楼成为这群外国友人眼中的明星。
“我们在天津停留一天,10月25日晚上我们有演出活动。我们在意大利的时候就盼望着这一天快点到来,我们想亲眼看看由意大利建筑设计师鲍乃第(BONETTI)设计的疙瘩楼。”指挥家安东尼奥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告诉记者,他们一行近70人是意大利国际交响乐团的成员,此次来津参加“意大利中国天津文化周交流活动”。早就知道中国天津有一座具有意大利风格的疙瘩楼,而且这里还是世界上唯一“能吃的博物馆”,楼内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利用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团员们终于如愿以偿,见证了疙瘩楼的伟大。
男中音尼古拉斯兴奋地说,他父母、兄弟、姐妹都来过中国,也来过天津,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看到疙瘩楼,因此,大家委托尼古拉斯多拍些照片,回国后给大家讲解。
很多团员都用手中的相机、摄录机记录疙瘩楼的风景,并对这座“能吃的博物馆”充满了惊奇。
围着疙瘩楼转了大约40多分钟后,艺术家们才走进疙瘩楼,看着形态各异的历史文物,听着翻译滔滔不绝地讲述这座“能吃的博物馆”的历史,艺术家们再次被吸引。
“设计这座楼的建筑师很伟大,维护这座楼的中国人更伟大,让它发挥作用并且闪光,感谢热情的天津朋友的款待,我们以后还要来天津。”通过翻译,艺术家表达出自己来津的感受。读报帮助
疙瘩楼曾是马连良故居
该楼建于1937年,因其建筑外观疙瘩点点,号称“疙瘩楼”。该楼砖木结构意大利风格,设计者为意大利建筑设计家保罗·鲍乃弟。这座楼是毗连式里弄住宅,该楼琉璃砖的清水墙面上,疙瘩砖点点散散,“疙瘩”是形容过火砖砌的粗糙质感外观,与阳台珍珠串式的栏杆、窗边的水纹花饰相映成趣,浑然一体。圆形门楣上是圆拱半凹悬挑的曲尺形阳台,凹凸变化间呈现出丰富的立体感及明暗效果,具有浓郁的意大利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