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儿童福利院为孤残儿童提供了避风的港湾,家庭寄养则为孤残儿童重新弥补了家庭的温暖。从儿童福利院了解到,截至目前本市已经建立起120户寄养家庭,使280名孤残儿童得到了温暖。随着社会的前进,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到家庭寄养的队伍,记者从儿童福利院了解到,目前院内还有100多个家庭在排队申请家庭寄养。考虑到孩子的未来,院方对寄养家庭选择十分严格。
想当寄养妈妈不容易
儿童福利院的徐淑明科长告诉记者,申请寄养的家庭要具有最基本的几项条件:家长年龄要在30岁至60岁之间,身体健康无传染疾病史;经济收入稳定,在当地属于中等以上水平;居住地方不能小于100平方米,并要具有通讯条件;要有养育子女的经验,单亲家庭不予考虑;每个家庭不能凭自己的喜爱挑选孩子,要由福利院统一指定。
据介绍,完成整个申请寄养的流程至少需要3个月,准备寄养前,院方还要对寄养家庭进行培训,然后与寄养家庭签订寄养协议,安排试寄养,时间不超过90天。正式寄养之后,福利院会每月依据《寄养家庭工作检查考核记录》对每个寄养家庭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同时组建由医、护、教、康复、法律、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人员组成的评估组,每季度对寄养儿童进行评估,以对孩子的生活进行更好地调整。
“妈妈们”交流寄养经验
昨天上午,本市现有的120名寄养妈妈齐聚静海家庭寄养养护基地,进行经验交流,会上提出的任何一条经验,都是“妈妈们”呕心沥血的结晶。
40多岁的刘敏凤自己有一个上大三的儿子,但她仍在2003年8月将福利院三名孤残儿童陆续接回家中,担负起照料他们的责任。刘敏凤的家一看就是“大款”,几百平方米的三层别墅显得很豪华,孩子们每天就生活在这样宽敞的环境里。刘敏凤的寄养孩子分别患先天愚型和智力迟滞。提起这些孩子,她就有一种自豪感:“想照顾好这些孩子,一定要从心灵上贴近他们。”刚来时根本站不住的孩子,经过刘妈妈悉心照料,现在已经可以绕着房子走了。
家庭寄养的办理程序
登记报名——遴选家庭——审查批准——签订协议——选择匹配儿童——寄养前培训——院内实习——儿童进入家庭——监督检查——信息反馈——效果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