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和天津三建公司举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总承包合同签字仪式”,这标志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作为整个扩建工程中投资最大的航站楼从昨日开始启动建设,这只津派“风筝”将从天津建筑人手中放飞。 天津“风筝”本土制造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航空运输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也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主备降机场,在必要时又起到了为首都国际机场分流旅客和货物的作用,在我国北方民航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招投标,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航站楼将由本市三建公司总承包承建。该工程坐落于东丽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内,结构形式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钢屋架金属屋面。
航站楼平面外形像一只天津民间传统风格的风筝,从机场导航台俯瞰,16组呈放射状延伸的凹凸槽在夜景中宛如一把金碧辉煌的扇子。航站楼设计鲜明、结构新颖,是一座功能性很强的建筑,主楼横向面宽165米(包括两端指廊总宽约450米),纵向全长约284米,建筑面积为7.4万平方米。新航站楼由A、B、C、D四个区组成,其中A、C、D区为新建航站楼出港登机指廊,B区为业务区及航站楼指挥中心。航站楼的二层为出港层,夹层为到港层,而一层主要包括迎客厅、行李提取厅、进出港行李分拣区、候机厅、贵宾厅等区域。该项目主体工程将于2007年年底基本完成。 新机场比原来大3倍
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后,到2015年机场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6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50万吨、年起降6.6万架次的需求,整体规模比原来大了3倍。初步设想,新建7.4万平方米航站楼,27万平方米站坪和4.5万平方米停车场。飞行区将现有跑道和平行滑道向北延长400米,新建一条平行滑行道,按飞行区等级4E标准建设,兼顾F类飞机备降的需要,满足A380起降要求。建设通信、供电、供水、供热、供冷、燃气、排水、排污、垃圾处理、消防救援等配套设施,建设相关导航工程和供油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