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超女”一样,“博客”已经成了时下炙手可热的名词,越来越多的人以拥有自己的博客网站来标榜个性与时尚。这股热潮同样也吹进了大学甚至中学校园。不少学生把博客当成了另一个日记本,在上面记录每天的所遇所感;而更多的人把它当成了交流的平台,通过张扬个性、宣泄心情的文字结交“博友”,与或陌生或熟悉的人谈天说地。对此,很多老师和家长颇有微词:学生写博客究竟合不合适?隐私与交流能否兼容?
校园现象
宣泄情绪只为“减压”
为了解本市学生使用博客的情况,近日记者走访了本市多所大、中学校。通过调查发现,在经常上网的人群中,有将近70%的大学生都开通了自己的博客;有大约50%的高中生表示拥有自己的博客网站,或是经常浏览他人的博客并发表评论。“博主”们告诉记者,博客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情绪的空间,平时学习、生活、情感方面的烦恼和压力都可以在这里一吐为快,同时还可以和许多“志同道合”的“博友”一起交流,感觉非常轻松、愉快。大多数“博主”表示,这已经变成了习惯,每天都会上网撰写“博文”或是浏览一下他人的评论,以此作为一种“减压”的方式。大学生“博主”的文章大多以表明自己的“思想火花”和情感困惑为主,而中学生的博客上,写的多是校园趣事和一些与同学、老师、家长间沟通的困惑,以求得共鸣或寻找解决办法。也有个别中学生表示,会将自己对异性同学的暗恋情感写在博客上。
一个博客玩不过瘾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些学生的博客还不止一个。本市某高校的大一学生小杨告诉记者,自己一口气开通了三个博客,一个是对外公开的,所写内容会点到为止、比较隐晦;还有一个是只写给自己、当日记本用的,会在上面尽情抒发心事和情感;而另外一个则是专门用来贴照片和图片的。不少“博主”表示,一个博客不过瘾,多开一两个会更有意思。
博客人气相互攀比
在校园博客一族中,博客的人气指数成了“博主”们相互攀比的资本。于是,很多学生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使自己的文字、照片更有特点、更吸引人,以此来赚取更多的人气。本市某中学一位高二学生告诉记者,他们班的“博主”们每个星期都会有一次评比,博客人气指数最低的要请大家吃冰激凌,最高的“博主”可以吃双份。
老师观点 写博客利于交流别误学习
班级博客建立师生沟通平台在采访中,一些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班级建立了自己的班级博客,同学们在上面交流感情、分担烦恼、探讨学习问题及课外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博客也成为一座老师、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
例如,有些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当时因爱面子不肯认错,可放学后他们会悄悄在博客上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有时老师一时疏忽批评错了学生,也会在博客上表示歉意。班级博客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家长们则通过这一平台了解了更多的学校生活,他们会把一些当面不方便提的意见写在博客上与老师交流,也促进了教师的工作。
另外,有些年轻老师也向学生公开自己的博客,主动将个人经历和视角、热点话题及对学生关注问题的看法写在上面,使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更加融洽。
学生博客拒绝“芙蓉姐姐”现象很多老师表示,无论是班级博客还是个人博客,只要能正确运用,都会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
但是,写博客一定要掌握好“度”,不能为了追求个性、表现自我而一味地标新立异,更不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一些华而不实、无病呻吟的文字,甚至影响了学业。写博客应该像写日记一样的朴实、自然,“芙蓉姐姐”现象应避免出现在学生的博客里。
专家观点 家长老师和学生要掌握平等交流
从信息技术发展的本身来看,博客的出现,增加了人际交往的形式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在博客上诉说不愉快的事情、宣泄压抑的情绪,以此调节自己的心态,对维护心理健康是有益的,还可以提高沟通的效率。但使用博客和网聊一样,要谨慎交流,不能超出正常形式的人际交往。
师生在博客上交流,会使关系更平等。教师如果想通过博客的形式与学生沟通,就要淡化训教的意识,以提高谈话的技巧来正确地引导学生。
家长如果有条件,也可以了解博客或者亲自用一用,这样在与孩子交流时就有了共同语言,与孩子形成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贾晓波教授
家长观点 隐私交流难兼得博客不能替日记
家长们对博客的态度非常鲜明,他们支持学校、教师开设学习型、互动型博客,但并不提倡学生自己写博客。很多家长表示,隐私与交流不能兼容,博客根本无法取代传统日记。
在日记里,孩子可以尽情地抒发情感,不被任何人打扰;而博客是一个开放的交流空间,谁都可以看,孩子的想法自然会受到他人的干扰和影响,当然其中会有好的影响,但不可避免地也会被一些不好的甚至不健康的语言和观点所冲击,从而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家长们还表示,博客和网聊一样,容易让自制力不强的未成年人上瘾,如果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沉溺其中,必然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他们的学习非常不利,也容易变成另类的“网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