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静的“唐山大地震纪念日”
“提到应急避难场所,竟然有75%的城市居民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这实在太不应该了,这暴露了宣传上的巨大漏洞。”当记者向中国灾难防御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金磊提到调查结果时,他很震惊地说。
金磊参加“公众安全文化教育”已经有十多年,曾走访过多个国家的防灾科普教育基地,东京消防厅的消防博物馆给他的印象尤为深刻。在博物馆内还同时举办东京都少年儿童消防画优胜者作品展,更让人感受到一个充满安全、安宁的社会防灾氛围。
日本迄今在中小学教材中已经融入了安全文化教育内容,比如,中学从初中到高中的物理、化学实验课对每一门实验内容都有详细的安全要求,并且使之成为独立的教材。金磊认为,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2005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全日本5.4万所学校中,有76%的学校已对学生进行过如何应对天灾人祸等突发性危机的教育,有67%的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过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性危机的训练。2006年4月3日起,北京市政府向广大市民免费发放由市应急办组织编写的《首都市民防灾应急手册》。有的媒体也刊登了应急措施。这显示了我们在应急防范方面工作的进步。但是金磊指出,由于它不是文化教育层面的普及工作,仅仅是告知公众应知应会的避险常识,虽然学得快,忘得也快。
2004年10月,金磊参加了“中日大城市危机管理研讨会”,并参观了日本的防灾中心,“面对灾害,首先强调的是要自救,然后是互救,最后才依赖于政府的公救”——这是日本东京防灾中心挂在墙上的一句信条。但是如果人们对减灾知识的认识仅限于此的话,那么自救就是一句空话。所以系统的安全教育及系统的安全演练计划非常必要。在日本,每年的9月1日是国家的“防灾减灾日”,这一天包括首相在内的政府官员再忙也要亲自参加周密部署的防灾减灾演练,不仅要开启避难场所,还要打开防灾减灾物品库,调动军队及全体市民参加。近几年,每年的9月1日,全日本参加该活动的都高达一百万人以上!
而我国唐山大地震的惨烈,要远远高于日本的阪神大地震,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各大城市并没有设立“防灾减灾日”,每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我们似乎过得都非常平静。
“这种平静是不正常的,这种平静是有悖于灾害教育的基本规律的。”金磊忧虑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