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网消息(记者刘雁军 通讯员姜涛):6月23日,庆祝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国家工研院”)成立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全国政协常委伍绍祖,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顾问,两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国务院参事石定环,清华大学副校长汪劲松,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贺福初,原清华大学经管院院长赵纯均等领导和专家共10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
|
|
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与两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共同揭牌
|
国家工研院的创建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科技部、中科院、财政部、发改委、基金委、税务总局、天津市委市政府、总装、清华、北大、北航、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钢研总院、天大、南开、天津滨海新区、天津开发区等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于2005年5月13日由中央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成立。国家工研院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鼓舞下,以“自主创新”为目标、采用全新体制创建的国家级应用研发机构。
国家工研院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近2万平米的研发平台,已投入1.5亿元人民币,配置了400余台(套)世界最先进、最新型的纳米技术分析、检测和制备设备。现有研发及产业人员200人,其中,研发100人,产业100人;博士(后)19人,海外归国专家5人,并启动了国家“双百学者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专家加盟。创建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学群+国家工研院+企业群”的全新模式,形成了动态联盟、联合攻关的科研创新体制。目前国家工研院已建立了九大专业平台,六大服务平台,以及功能完善的公共研发平台和公共检测平台。国家工研院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芬兰等国研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国家工研院在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目前已组建了1家专业从事纳米技术产业化投资的创投公司和5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工研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清华大学经管院为国家工研院制定了扁平化的创新体制和战略规划设计,并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跟踪、研究、指导。
国家工研院定位于纳米技术产业化研发,以加速推进我国纳米技术工业化,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工程研究院;原创技术与新产业的发动机;科学家之家、创业家乐园。
为了支持国家工研院的科技创新,财政部提供了3800万元项目启动经费的支持。国家工研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和办法,按照“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对项目经费实行逐段评估、分期投入。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已经被正式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并且被批准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已决定在金融、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在这种背景下,以京津两地高校、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依托,在滨海新区联合创建的国家工研院,形成了新的产学研结合体制,开创了中国原创技术产业化创新的新模式,是我国社会优势资源结合所形成的创新基地的典范。国家工研院落户天津滨海新区,是将滨海新区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