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羽:所以一方面是监测预报,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设防,提前设防,现在我们地震预防,震灾预防,作为地震专业工作者的一句话就是,地上搞结实,地下搞清楚,这个地上搞结实很容易理解,就是把房子盖结实,是这样吗?
陈建民:对,如果设防低了,比如这个地区是8度危险性的一个地区,按照6度或者7度设防,地震来了你抗御不了,照样发生破坏。
张羽:当地都有标准吗?比如说北京盖房需要抗几度以上?
陈建民:北京8度。有这样一个要求,就是你说的颜色比较深一点的,现在我们设防的水平高一点的。
张羽:像1976年之前,唐山的房子盖的时候有这样的概念吗?
陈建民:唐山这个地区发生7.8级地震,震中区的烈度是11度,唐山是当时不设防的城市,不设防就是6度以下,房屋建设,只要发生6度能够抗御就可以了,按6度设防的一个城市和建筑物,发生了11度破坏的地震,所以95%的城市建筑全部摧毁了。
张羽:是不是唐山地震以后,全国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时候就对建筑能抗的烈度就有要求了?
陈建民:对。在目前地震预报水平还比较低的阶段更为重要。
张羽:这是我们可以把握的。
陈建民:可以把握的,像美国、日本,日本也是地震很多,大家经常看到日本发生地震,为什么很少听到日本近代某一次地震死亡多少万人。
张羽:人数很少。
陈建民:我们随便一听,像2003年美国加州发生了6.5级地震,死亡三人。像2004年日本的新澙的七级地震,还是城市之下,专业叫城市之下,通俗讲就是在城市脚底下,类似我们唐山地震的地震,只死亡了40人。
张羽:地上搞结实我们弄明白了,地下搞清楚什么意思?
陈建民:地下搞清楚也很重要。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是一个完整的块体,地下有很多断裂,比如说正好你把一个很重要的工程建设在一个断裂带上,地震就是断裂带的错动或者活动,再结实的东西在这么大能量的推动下也抗不住。
张羽:瞎结实,没用。
陈建民:它也照样要倒,比如1964年新澙的7.5级地震,倒塌了十万余栋建筑物,从图片上看,大概三分之二的建筑物都是钢筋水泥结构的,它倒塌不像咱们看到的是整个垮塌了,形成瓦砾和废墟,它是整栋楼的倾倒或者倾斜,后来一调查,说明地基非常松软。
张羽:我就理解了,我报道过长江三峡大坝,他们在选坝址的时候,说三斗坪的坝址就是上帝赐予三峡大坝的坝址,是一个完整的大石头,这样的地质结构非常有利于这样一个大的建筑物或工程。
张羽:地下搞清楚之后,地面上就可以搞一些应急措施,还有两张图片给大家看,这是美国一个输油管道,这个地下就是一个断层是吧?
陈建民:这是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输油管道,输油管道也是生命线工程,也要防止破坏,在建管道之后,它就探测,发现这个地区是一个断层,地下断层。它就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它用了一些滑轨和软管,不全是钢管。
张羽:这个管子的接口都是可以来回移动的。
陈建民:底下有滑轨,发生地震的时候错动的时候,它可以跟着动,就不会一下切断了。后来在这个地方发生了7.9级地震,这个地方错动了六米,管道没有断,因为是滑管,又是软管,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防范措施。
张羽:后边还有一张图片,讲的实际是青藏高原,我刚从这个地方回来,这个断裂带我看到了,2001年地震的时候一共是400多公里的断裂带,就在可可西里地区。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地区,像这样的断裂带会对这个铁路产生致命的影响,怎么办呢?
陈建民:这是2001年11月14号,在这个地区是个无人区,发生8.1级地震,这是冻土层,这次地震是420多公里地表的错动,我们的青藏铁路正好穿过这个断裂带,但青藏铁路建设之前,必须做地震安全性评价。
张羽:我看到一个资料,在这个地方好像错动了将近四米左右的错距,但是那个地区的路基,包括隧道都没发生大的破坏,他们说了一句话,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的提高勘察设计的质量起了很大作用,也是防患于未然。刚才我们谈到设防,我们谈到城市的设防,也谈到了大工程的设防,我还看到了一个数据,我们国家地震造成人民的死亡,农村人口占了85%是吗?
陈建民:从近些年来的统计,地震死亡人数60%左右在农村,但是我们国家有八亿农民,有85%的农民居住在农村,刚才看那张图,是高地震危险的风险的地区。
张羽:农民自己设防,也不像城市规划那么容易,这个怎么办?
陈建民:我们国家的现状是农民的房子基本不设防,因为大家知道,农民盖房是自己出钱,自己盖,像新疆我去过多次了,1997年伽师地震我去现场,当地维吾尔族的农民基本就用土块建房,因为他没什么建筑材料,房子很不抗震,而且墙很厚,房子很厚,全是土块,房子又不结实,一倒了以后很容易把人砸进去,造成生命危险。从2001年开始就推动地震农居安全工程,做了大量工作,现在我看到了有几十万户农民已经住进了抗震的新居,不光是抗震,包括其它的灾害,房子结实了可以抗击各种灾害。
张羽:伽师地区是我们国家地震多发区,我也带来了一张图片,实际讲当地群众盖什么样的房子来抗震,其实成本也不高,跟原来的土坯房比较成本也不高,因地制宜。
陈建民:大概一栋房子也就是一万二到一万三百元。
张羽:今天我们也把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抗震安居办公室的主任古丽斯塔女士请到演播室,欢迎您。刚才陈局讲了,原来都是干打垒,土块垒的房子,经过什么样的改变就可以让它抗震呢?您给我们解释解释这个图片,怎么在这个土块之间粘上木条吗?
古丽斯塔:像和田地区现在用的是那种板子墙,板子墙也是木板夹心的另一种形式,基础也有规定,基础是深度是70公分,宽度是40公分。
张羽:就是有标准的。
古丽斯塔:有标准,虽然说是板子墙,等于是结构是框架结构差不多。
张羽:现在有多少农民换成这样的房子了,改造了旧房?
古丽斯塔:新疆打造抗震安居的房子将近有210万户,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9.6万户。
张羽:这些都要逐步要改成抗震民居?
古丽斯塔:从2004年到2008年里五年时间,让所有的农牧民住上抗震房。
张羽:这个工程量可不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光是一个土建的事儿。
陈建民:对,地震安全农居工程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新疆是走在前面了,但是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有18个省份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示范工程。
张羽:这都要在全国全面铺开推广吗?
陈建民:我想最终要全面铺开推广,地震是宁可千日没有,不能一日不防。
张羽:刚才我给大家展示了一张图,我们中国大陆未来50年地震发生的区划图,我们在节目最后我们以50年为限,陈局给我们预测预测,未来50年我们国家监测预报和设防的走向或者形势。
陈建民:我们想从抗震设防这一块应该说会走得很好,中国又是一个多地震、多震灾的国家,通过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我想会做得好。这里既有科学技术的问题,也有其它社会问题。我想作为地震工作者,我不敢在这里预测一个定量的值,但是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通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通过全社会的支持,我们地震预报的事业一定会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到那个时候一定会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
张羽:最后我想用陈局长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节目,那就是地震,像这样的灾害,宁可千日不来,不可一日无防,谢谢陈局长参与我们的节目,谢谢。
陈建民局长,党组书记
陈建民,男,汉族,1956年7月生,天津宁河人。199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86年10月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震地质专业研究生毕业,研究员。
1975年3月至1978年10月北京顺义县牛栏山公社插队,北京工艺美术厂工人。
1978年10月至1982年8月北京大学地质系地震地质专业学习
1982年8月至1983年8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
1983年8月至1994年6月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研究生,技术干部,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
1994年6月至1998年10月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监测处处长,预测预防司副司长
1998年10月至2000年11月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任
2000年11月至2001年6月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2001年6月至2004年11月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2004年11月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
2004年12月起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