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官司难信访难(2831票,排名第十)
[百姓心声]
邹帅 (20岁西南交通大学)
家父的一个朋友打了近十年官司,仍未拿全拖欠的工程款。我家也因一场至今未断的官司而痛苦不堪,连学费和生活费都难以承担。
马荣富(40岁南京市建邺区法院)
老百姓打官司难,不只是因为钱的问题,更多的是体制上的不顺畅。
朱明 (25岁重庆大学)
打官司难信访难,跟腐败有很大关系,权钱交易、司法不公时有发生。
潘华丽(20岁石家庄经济学院)
农民碰到不公平的事情,去打官司是件难上加难的事情,耗时耗财耗精力,最后还是白费力。主要是因为不少办案人员看人情,走钱路。
[记者点评]
让司法成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
信访远非一个高效率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即便如此,老百姓还是“信访不信法”?要知道,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是各种社会矛盾纷争的最终解决方案。
在我国,法院的财政主要还是地方财政承担。难以想象,一个吃着县财政的县法院,在面对涉及县政府利益的案件中,会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在一些地方,法院的审判受到地方政府的严重干扰,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法官判决政府部门败诉,法官随后被迫“下岗”离职。此外,司法腐败导致的司法不公严重亵渎了法律的尊严,影响了法院和法官的整体形象。
在一些地方法院里,流行对法官进行“二审改判率”考核。殊不知,这样的考核正在毁掉二审。这么一个“二审改判率”,让一审法院的一些法官们往往串通二审法官,让一审变成实质的终审,实际剥夺了当事人上诉的权利。
即使赢了官司,老百姓面前还有一道“执行难”的坎。法院生效的判决无法落到实处,把公民为打官司所做的一切努力一笔勾销。执行难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我国没有建立统一、联网的信用体系,“老赖”们可以继续逍遥法外花天酒地;另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银行、工商等单位部门不仅不配合法院执行,甚至给被执行人通风报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