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的“七夕”,在今年迎来了38年一遇的“双七夕”。不过消费者似乎对中国式的情人节并不感冒,记者昨日在天津市各大商场看到,尽管商家纷纷打出了“‘双七夕’商品7折”“中国情人节情侣半价”等招牌,但并没有迎来多少消费者的响应,着实给商家泼了盆冷水。“中国情人节”商品西化昨日,记者在本市百盛、新世界等商场看到,伴随着商家的大肆炒作,鲜花、巧克力、数码电子产品、烛光晚餐……不禁让人觉得“七夕”又在重复西方“2·14情人节”。在一家商场内,记者向导购人员表示,希望买一对中式的情侣娃娃,导购人员带着记者在商场内楼上楼下跑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
在本市另一家商场采访时,商场负责人介绍说,他们也为“双七夕”促销做了准备,但根据昨天的销售情况看,并不乐观。“我们在商品采购上没做什么调整,所以促销商品缺乏中式节日的特色,商品还是以西方情人节的为主。”此外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一方面商家促销缺乏事先策划;另一方面,像民族娃娃、绣花荷包等这样的中式礼品目前国内的生产厂家很少,如果商场一次性大批量订货恐怕都找不到大的厂家,这也是“七夕”缺少民族创意的原因。消费者呼唤节日民族特色
在本市某写字楼上班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我今天本来准备为女友买一件不同于西方情人节的中式情侣商品,但转了好几家商店都没有买到,就连专门销售各种玉器首饰的石头记、玉香坊等中式商品店,都没有专为‘七夕’设计的新款商品。”张先生说,结果他与女友在本市一家推出“七夕情侣套餐”的酒店用餐,却发现吃的还是西餐。“如果‘七夕’送礼是巧克力、情侣表,吃饭是牛排、沙拉,那还过什么‘七夕’,干脆只过2月14日的情人节算了。”张先生感慨道。“七夕”不等于“鹊桥会”
与“七夕”促销商品陷入西化怪圈不同,连日来,本市各大“鹊桥会”可谓接连不断。据业内人士介绍,从7月下旬到本月初确定举行的“鹊桥会”大大小小不下20场。对此,民俗专家认为,“七夕”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不是“鹊桥会”这么简单。“七夕节”俗名“七娘生”,也是“乞巧节”,还是孩子们的“儿童节”。据一些老人们回忆,从前过七月初七,主妇们总要忙着置办七娘亭、七娘轿、红头绳、宫粉、绸花、胭脂等。“‘七夕节’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所蕴含的商机也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商家,除了春节和中秋以外,很多民族节日被忽视了。同时,更切忌将一个内涵深厚的民族节日,变成单一营利模式。”市商业文化协会杨会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