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军“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
|
|
|
2003年1月26日中央军委授予海军哈尔滨舰“海上先锋舰”荣誉称号
|
“哈尔滨”舰高耸的舰艏,好像一张巨大的犁铧,犁开了中国海军现代化的航迹。
在我国造舰史上,“哈尔滨”舰第一次采用了世界领先水平的舰用燃气轮机。作为驾驭这一先进动力装置的士官,朱桂全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般的“生命重塑”。
这,标志着新一代专家型士兵的诞生,标志着新军事变革时代的中国士兵在我军的伟大转型中光彩亮相。
●主战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让朱桂全和战友们面临一场空前的“生存危机”——
新战舰见证中国士兵奋然崛起
“哈尔滨”舰,让中国士兵见识了什么叫现代化战舰,也同时了解到:我国海军使用舰用燃气轮机,比西方国家晚了38年!
如何迎头赶上?“哈尔滨”舰舰员培训备受海军首长的关注。那年,机电部门59名官兵成建制来到长江之滨,进入海军工程大学接受培训。
一幕场景,让朱桂全至今记忆犹新:他走进学院现代化的机舱模拟集控室,只见装备面板上的标识是英文,荧光屏上显示的是英文,随机资料和图表也都是英文……对着墙壁上悬挂的燃气轮机内部构造剖示图,他看了半天,“压根就没认出那是个什么东西。”
接下来的文化摸底考试,59人中只有几个人及格,朱桂全只考了7分!
教员找到带队的机电长吴晏,摊开两手,一脸无奈:“你们必须重新选人来培训,这样的舰员我们没法教!”吴晏叹息:“没有再好的舰员了,就这59人,还是反复选拔挑出来的!”
一声长叹,反映了当时中国海军舰员素质与现代化战舰要求差距。
明月高悬,朱桂全茫然地坐在学校路边的一棵梧桐树下,心里像开锅一样地翻腾:“以前在第一代、第二代老舰当‘锅炉兵’,只要能吃苦、会开关阀门就行了。如今,在新舰上当一个兵咋这么难呢?”
战舰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让朱桂全和战友们面临一场空前的“生存危机”。第二天,他请求教员:“给我一次机会,如果学不好任凭发落!”那一天,机电长吴晏也立下“军令状”:“如果有一个舰员拿不到培训合格证,我甘受处分!”
背水一战!朱桂全和战友们开始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行军”。
每天早上5点钟,他就爬起来背记单词,晚上熄灯后,他还在被窝里打着手电默记。为熟悉操纵台,他找来一张大纸,把450多个指甲盖大小的按钮全部画下来,标上字母,涂上颜色,用手指按着图上的“按钮”默记。时值盛夏,宿舍像个火炉,汗水顺着胳膊淌下,浸湿了图纸,手指上沾满了颜料……
整整70天,长江之滨的校园,见证了中国士兵背负使命的奋然崛起。
培训结束,朱桂全成绩名列前茅。海军验委会对全舰官兵验收考核,理论考核及格率为96%,操作考试及格率为100%。
1994年5月,“哈尔滨”舰正式服役的第二天,生产厂方保障的技术人员就全部撤离,完全由官兵自己驾驭这艘现代化巨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