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竞技场津门大舞台



2005年7月1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与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北京奥组委举行签字仪式———天津正式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被正式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分赛场。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记者昨日走访了天津奥林匹克中心工程筹建处主任黄东升,北京奥运会天津赛区奥运领导中心办公室主任谢德龙,就天津承办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场馆建设、组织工作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体育场工程预计年底完工
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项目于2003年8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6月6日,体育场基础施工全面完成,6月22日顺利通过基础阶段备案制验收。2005年3月,体育场钢筋混凝土看台结构主体施工全部完成,累计使用钢筋26000吨,钢材5000吨,混凝土浇筑近10万立方米。2005年10月,体育场顶盖钢结构施工基本完成,使用钢材近13000吨。2005年11月,体育场功能用房墙体砌筑、粗装抹灰等湿作业,及预制混凝土看台板制作完成。2006年3月14日,体育场顶盖钢结构顺利通过主体结构备案验收,为后续屋面施工奠定了基础。目前,正在进行体育场屋面安装的施工工作,预计2006年年底正式完工。
昨天,记者置身于在建的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施工现场,立刻就被这座庞然大物的气势震撼住。登高遥望,笼罩着椭圆形屋顶钢结构的体育场雏形,尽收眼底。被称为“钢帽子”的钢结构,面积达76000平方米,由56组钢结构拼装而成,每组长达130米,重约30吨至50吨。记者看到施工工人正在进行屋面的阳光板、装饰板和防水板的安装,场面热火朝天。黄东生介绍说,工程施工最高峰时期,3000多名工人在工地现场同时作业。
设计中的体育场傍水而建,四面环水,外观酷似一滴巨大的水珠从苍穹缓缓飘落,“鳞片”状的屋面线条优美流畅,如水银泻地般直落水面。以水的柔美与睿智阐释“水”,是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力求营造的水氛围。然而,20万立方米的水从何来?黄东生说,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地理位置特别好———海拔低。“我们施工时没挖几米,地下水就汩汩涌出来!”他指着由于施工而形成的一个小“湖泊”说。此外,水系用水将辅以中水补充,最大化保护环境。水上中心建成后,整个竞技中心的水将全部贯通,形成活水。设在体育场四周的4个宽80米的通道,将有效保证紧急情况下的人群疏散。黄东生向记者表示:“为尽快完善天津奥林匹克中心的整体功能,我们在确保体育场顺利施工的前提下,正抓紧时间进行水上中心及交流中心的筹备工作。”
多渠道造血多元化经营
世界体育早已证明,体育本身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从规划设计、招标建设到施工,始终贯穿了在政府指导下走商业运作之路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的道路。身兼天津天奥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的黄东生表示:“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在经营上将走‘多渠道造血、多元化经营’的以场养场之路。”
黄东生认为天津奥林匹克中心的经营思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土地置换资金解决建设场馆问题。“天津奥林匹克中心建设资金的筹措,是以天津天奥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这一经济实体来进行运作。以体育场为例,我们采取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市政府支持下按照国际惯例通过对配套区的滚动开发,将征地、拆迁所取得的100公顷土地中的52公顷进行出让,以土地置换资金来解决体育场的建设问题。2003年7月,由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组织了对天津奥林匹克中心配套开发地块的邀请招标出让工作。”
二是以产业用房经营创收解决养场问题。“从设计开始,我们就超前谋划,周密安排,下大力气解决场馆建成后的经营问题。在体育场的设计阶段就已经把商业开发计划融入了设计方案之中。在奥运会后,除开展竞赛、演出等服务外,还要进行全面的商业化运作,增加盈利点,实现长期良性运营。”
三是以资本化运营方式解决未来发展问题。“虽然天津奥林匹克中心目前还在筹建之中,但我们已经未雨绸缪,开始考虑其未来的发展问题。我们欲将优良资产包装上市,以资本运作的方式来解决其发展。”
面对良机三方定位天津奥体
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对于天津的城市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为了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们在充分揣摩、分析城市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为天津奥林匹克中心确立了三方面的定位。”黄东生介绍说。
一是以水为依托。天津奥林匹克中心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区域内大面积的水面为打造亲水景观提供了先决条件。竞技区内的场馆一水相连,隔岸相互辉映,构成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意画卷。中心内水波荡漾、水流婉转,并西与水上公园、东与天塔湖水系相接,水源相通。天津奥林匹克中心充分体现了津沽大地水资源丰富的地域特色,并传承了天津历史悠久的亲水文化,成为空间形态丰富、特点鲜明的城市景观。
二是以体育为主题。天津奥林匹克中心内的场馆建设首先要满足国际水平赛事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还要突破常规,拓展和延续使用功能,把体育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让大众广泛参与体育运动,真正使体育成为普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积极向体育产业发展扩张,搭建更为强大的操作平台,做大做强天津体育产业。充分利用奥运契机,锻造天津奥林匹克中心品牌,挖掘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价值,促进天津体育事业发展。
三是以商务、居住为配套。天津奥林匹克中心配合城市发展中心南移,精心打造出天津市区西南部最重要的商务、商业、住宅中心区。天津奥林匹克中心配套区由生态商务、精品商业、顶级居住三部分组成,创造了人与自然、建筑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多功能商圈。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综合生态商务区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档、舒适的休闲购物场所。
黄东生表示:“‘水中体育场’的构造设想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而其水滴状的造型,晶莹剔透,非常壮观。天津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应该有符合其城市面貌的综合性体育场,像体育场内180平方米的大屏幕、灯光可以调控自动换色等,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是不多见的。我也在现场观摩了雅典奥运会、德国足球世界杯,建成后的天津奥林匹克中心绝对是世界一流的。”
硬件建设加鞭软件配置攻坚
今天,第29届奥运会足球比赛天津赛区办公室的揭牌仪式将如期举行,其实在揭牌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天津赛区的筹备工作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了。“天津虽然不是主会场,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年的时间对于我们来说相当紧迫。”天津奥运足球办公室主任谢德龙这样说。
“其实奥足办去年4月1日就算是成立了,去年7月19日,我们又和北京奥组委签订了‘城市原则关系协议’,这份协议的实质就是为天津赛区的工作确立标准,按照这份协议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在场地、竞赛、医疗、运动服务等13个方面达标才可以顺利承办奥运会的比赛。”
天津奥林匹克体育场目前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而要想让这座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顺利运转必须要进行模拟运营,这关乎很多软件的设置。谢德龙继续向记者举例说:“按照奥组委的要求,体育场要划分6个区域,各个区域的功能不一样,官员、运动员、技术人员、观众、媒体等都必须各行其道,这样的场馆设置是以往没有的,我们必须要精心准备,假设运动员在体育场里和观众碰面了,那岂不是该闹乱子了?”
仅仅有一座符合比赛标准的体育场还是不够的,毕竟将有至少4支球队在天津比赛,他们的训练场地也是一项工程,“虽然现在北京奥组委还没有确定比赛的场次,但是天津至少会承办6场比赛。在明年的女足世界杯期间,天津就将承办两场小组赛、两场八分之一决赛以及两场四分之一决赛。所以按照这一标准我们还必须预备四块训练场地。体工大队、付村训练基地、市体校将改扩建,它们将和奥体中心附场一起成为参赛球队的训练场,按照奥组委的要求,这些场地必须要有看台、能执行封闭命令、有采访区以及医疗站点等等,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投入到试运行中就必须本着奥运策略无法对外开放,这也是我们把这些训练场内部消化的原因。”谢德龙说。据了解,这
四块场地也将铺设和奥体中心一样的草皮,而奥体中心草皮的标准将和世界杯等同,国际足联在明年的女足世界杯之前将到天津考察。
现在天津奥足办从起初二十几个部门扩充到了42个部门,“和北京奥组委相比,奥足办的人手相当吃紧,我们只有25个人,而一些安保、医疗、交通、环保等部门我们必须要做协调工作,所以我们奥足办的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对应多个部门。”就在记者采访谢德龙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电话,而话题正是医疗保障方面的工作,“从赛场到医院的距离不能超过8分钟的车程,这不我正在和卫生局联系呢,希望能按照奥运标准寻找到关系单位。”
“前一段时间,在北京奥组委开会的时候,一位外国专家说,奥运会之所以能在北京举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际奥委会考虑到北京奥运会能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奥运精神。他说了一个数字,很可怕,他说只有10%的中国人对奥运有认知度。虽然我不清楚这个数字的依据是什么,但是我觉得北京奥运在做好竞赛部分以外,让奥运精神深入人心,并且以奥运精神带动民族的整体素质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程。”谢德龙在这里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德国世界杯期间我去考察,发现无论是在人声鼎沸的机场还是赛场,大家都能很好地遵守秩序,而通道、电梯的左侧永远有一条通道留给赶时间的人,德国人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相反有些前去德国看球的国人叼着牙签出入餐馆,
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北京奥运的时候我们将成为东道主,我们绝对不能丢人。天津赛区的志愿者招募活动将马上启动,这是奥运精神的延伸,当然志愿者只是一小部分,我希望更多的天津市民能参与到‘迎奥运、树新风’的活动中去。”
“竞赛、服务、精神文明建设,这三个方面都必须和北京看齐,高标准、严格执行,这是我们奥足办的工作要求。”谢德龙说到这里还就“和北京看齐”和记者开了个玩笑:“办公电脑得用联想、看电视得看松下,我们办公室都得这样,因为人家可都是赞助商,不能用其他牌子,这也得严格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