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下午两点,本报先遣记者尹鹏抵达延安,看望了老红军邬家珍,为她送上节日的祝福,祝愿她健康长寿。92岁的邬老收到记者带去的月饼,激动地表达着自己的心情:“感谢天津人民,感谢《城市快报》!”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延安市区的薛吕鹏飞,县城的谢琪,还是农村的白进,都在为此次的天津之行做准备。他们临行前将齐聚邬家珍老人家,聆听老红军的嘱托,然后于明日登上来津的列车。
天津革命圣地延安我们准备启程
昨日,“红军后代圣地寻根海河延河牵手未来”大型活动进入新阶段,从天津选出的三名参与者马晓晨、薛里、王崇在日报大厦相聚,共叙启程前的激动心情。根据与延安地区三个家庭的协商,马晓晨、薛里、王崇将分别住进延安市区、县城和农村的三个家庭。
昨晚,年龄稍大的马晓晨,反复表达着自己对本次活动的感谢。聪明可爱的小薛里,认真聆听大家的谈话。至于王崇,则带来了他所在海河中学全体师生的情意。孩子们在了解了行程后,还收到一份平安保险公司许瑞娥经理送上的保险。“孩子第一回自己出门,我们还真有点不放心。不过有报社同志全程陪同,加上又有保险公司护航,我们放心了。”听到本报对此次活动事无巨细的安排,王崇的妈妈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
延安先遣记者抵延安拜访前辈邬家珍
邬家珍,作为全国健在的真正走过雪山草地的两位女红军之一,如今的身体状况生活条件怎样?记者昨日敲开了她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医院家属楼的家门。
门一开,邬老立刻过来迎接,她一米六左右的身高,没有丝毫驼背,看上去很精神。敏捷的行动哪像90多岁的人!
坐在沙发上,邬老握着记者的手,把经历一一道来。“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情节在影视作品中已为记者熟悉,但听到“当事人”邬老娓娓道来,其淡然的语气中流露出的那份从容和无畏,时隔70年依旧让人感到震撼,感到惊心动魄。
邬老去年得了肺气肿,可老人还是顽强地挺了过来。邬老笑着说:“要是有时间的话,我想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再看一下,回我的老家再看一下。”
延安给天津红军爷爷讲老外婆的故事
从邬老家出来,已经华灯初上,延安马路上的行人已经很少了。记者来到邬老的重外孙、本次活动来津的三个延安孩子之一薛吕鹏飞的家。
在聊天中,记者意外得知今天是鹏飞的生日,餐桌上摆着鸡腿、花生等几样小菜。鹏飞说,今天的伙食已经很丰盛了,平常根本吃不到这么好的饭菜,家人一直很节俭。鹏飞的房间挂着乔丹的宣传画,14岁的鹏飞是位铁杆球迷,球技很棒。鹏飞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愿望便是能考上军校,做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像老外婆一样,做一名勇敢的共和国卫士。
谈起天津,鹏飞的脸上闪出了一丝兴奋:“从来没有离开过延安,这次能到天津看看很兴奋。”几天前鹏飞就开始收拾行李,记者见到旅行包最底部整齐地压着老外婆的资料,鹏飞说:“这次去,要把老外婆的长征故事讲给天津的红军爷爷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