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每年的元旦、春节“两节”时期,总免不了自上而下地要对各级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一些廉洁方面的要求,尽管每年的提法或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大致意思无外乎是要什么,不要或不准什么。为什么每年都要这样做呢?
我想,这至少说明了四个问题:一是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反腐倡廉工作高度重视,各级党政组织贯彻反腐倡廉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行动自觉。二是说明了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对群众利益与感情的切实维护与体贴。三是说明了“两节”期间还是不正之风和不廉洁问题容易出现的重点时期,强化“两节”期间的教育和重申相应的纪律规定,是此时期的工作重点。四是说明了在工作中确实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从更深层次,即从体制机制等方面解决的问题,否则作为一年一度的“两节”,为什么要年年重申规定,岁岁强调不准?当然不能否定强化“两节”期间教育和重申相应纪律规定的必要性及其效果,因为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当中,环境在变、人也在变,年年岁岁反复提醒的初衷应该说无可厚非,但除了这种反复提醒模式外,是否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考虑一些方法呢?
首先,节不能仅限于包括“两节”在内的一些重大节日,如果这样,势必会陷入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囤的被动中。而如果把节作为一个更广泛的解释,是否可以把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看作是一个必须面对和正视的节点呢?如果可以的话,那么在人生中若干个节点上,需要面对和正视的自律性规定确实太多了,正由于太多,也就自然变得相对不明显了,因为所有的规定面对的虽然是一个相对大的群体,但实际上针对的还是少数的人和事,只要努力把每一天这个节点把握好了,就不需要反复讲了。
其次,节还可以理解为节操。“廉节”就是把廉当成一种高尚的节操。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通过教育引导,都能把廉作为一种节操来修炼,化成一种内在的高度自觉的力量,那么也将无需在每逢节假日的时候反复强调了。
第三,节还可作节制讲,这样廉与节就成了统一体。廉本身需要节制自身,节制自身本身也包含着廉的要求。廉与节的统一表明了修身的重要性,倘若每个党员干部都能节制,廉其实很容易达到。要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关键要有一个坦荡的心胸。
总之,要过好“廉节”关,既需要组织的提醒,更需要一种内在的自觉。把组织的提醒与内在的自觉很好地结合起来,变成可以经常考量的事情,我想廉也好,节也罢,这些关,都将不会难过。(王永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