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城百姓英雄”投票评选活动在前日、昨日进入高潮,本报收到大量投票短信和电话。不少读者表示,12位(组)候选人的事迹无一不令人心潮澎湃、感动震撼,让人难以取舍、左右为难。
25日是投票开始后的第二天,本报曾刊发消息《津城热评“百姓英雄”》来说明这一天内读者投票的踊跃。让记者没想到的是,这之后的数天时间内,每天投票的读者数字都大大超过第一天,像昨日一天本报接到的选票便有3000多张,至此本次评选活动才进入真正的高潮。那么,读者们为何在消息刊出数天后才开始大规模投票呢?记者在采访多位读者后了解到个中缘由,几乎所有投票评选“百姓英雄”的读者,大多陷入这样的“困境”:选谁都可以,落谁都心疼。家住和平区气象台路的白鹏举先生表示,连日来他和爱人因为投票问题一直在“怄气”,他主张选1号刘国斌等人、3号王德起、5号刘英明等人、7号徐伟、10号李建磊;而爱人的意见则是:2号边志刚、5号刘英明等人、6号岳星、10号李建磊、11号荣长生。两人争论不休,儿子突然“一语惊醒梦中人”:“争什么争,你们各投各的不结了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民在评选中都各自拟定了标准,比如有根据年龄选的,会选年龄最小的岳星和年龄最大的荣长生;有根据“成绩”选的,会选4号郑学阳等人、5号刘英明等人、8号高永成等人;有根据付出代价多少选的,会选3号王德起、10号李建磊;有根据英勇程度选的,会选1号刘国斌等人、2号边志刚。然而,这些标准往往交杂在一起,界限难以划清,读者感到左右为难也就在所难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