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上没有证据证明存在强迫行为”、“即使美国众议院通过要求日本就‘慰安妇’道歉的决议案,也不意味着我们要道歉”,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企图否定日军二战期间强征“慰安妇”史实的言论,引起舆论关注。
这样歪曲历史的言论,本不值得一驳,因为历史绝不是个小姑娘,可以任人打扮。更何况,二战历史距今不远,证人在,证言在,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任你巧舌如簧,真相无法改变。
值得注意的倒是,以理性、务实面貌上台的安倍,为什么如今也做起“历史文章”?
1993年,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河野洋平发表谈话,承认日军强征“慰安妇”,表示道歉和反省。“河野谈话”代表了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官方口径。安倍去年10月也表示继承河野立场,但刚过了5个月,他却出尔反尔了。
历史问题,是任何一个日本领导人都必须要面对的。对历史的官方态度,决定日本的外交大势,也会对国内政局产生深刻影响。
应对之道,简而言之有三种:其一,承认历史责任,表示道歉反省,比如“村山讲话”、“河野谈话”等;其二,歪曲甚至否认历史,强硬向右转,如屡屡“拜鬼”的小泉;其三,从国内政治需要出发,模糊史实,博得政治资本。安倍显露出这种苗头,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两面性。
从小泉手中接印已半年,安倍仍处在政策调整时期;看着他对刺激经济增长没有太大作为,民众“换个头儿”的高兴劲儿、新鲜劲儿似乎过了,掌声也渐平息,再加上内阁成员不断闹出丑闻,安倍正在体味支持率不断下滑的窘迫。还有几个月就是参院选举了,这将决定他的政治前途。
为挽救颓势,巩固、扩大支持率,对社会经济问题尚无良策的安倍,必须以更加鲜明、有力的姿态出现在民众面前,甚至不惜迎合右翼势力。他的步子迈得够快:升格防卫厅为防卫省,通过自卫队、教育基本法等法案;2007年新年伊始,又大谈修改“和平宪法”。
内政理不顺,就在外交等方面选择强硬,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由,赚取选票,这是很多政客的惯用手段。由此看,安倍在“慰安妇”问题上首鼠两端,也就有了一些“逻辑”。
但,想以否认或者模糊史实——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获得民意,只会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甚至严重影响日本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的关系,后患无穷。
小伎俩不应是大政治家所为,在大历史面前,显得如此可笑而微不足道。
中国外长李肇星昨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谈到了中日关系及“慰安妇”问题,他强调日本政府应该承认历史事实,负起责任,郑重妥善地处理这一问题,“我认为历史认识应该是一种强大的进步的力量,而不应该成为拖后腿的包袱。真理往往是最朴素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最简朴、最实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知安倍首相获悉中国外长的这番表态后,作何感想?
熬过严冬的中日关系,不应再经历“倒春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