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卫星监测发现,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现大范围蓝藻,巢湖西北部也出现明显的蓝藻信息。
太湖再次出现大范围蓝藻,这不能不说是太湖水质不断恶化、“人祸”加大的一个严重信号。从1995年开始就作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的太湖,10年间,江苏已经投入80亿元人民币,2005年,太湖治理一期总投资更是达到了110亿,即将进行二期的治理,工程预算投资将达到1000亿。然而,巨额付出的“治污”却成了“越治越污”。
关于治污,各个地方也是早就开展了,并且不断看到“重拳出击”、“铁腕治理”这样的口号,然而,与太湖一样,同样是“越治越污”。据有关部门对全国近14万公里的河流和322座水库进行的水质评价,近40%的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
国家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近来又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然而,仅仅一个治污,却屡屡出现“非科学”、“非可持续”的重大环保事件,原因何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是“躁心”所致,因而,常常出现“越治越污”。观念上的“污染源”都得不到控制,又如何能真正关停什么真正的污染源?现在,对全国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太湖流域屡屡出现“藻灾”,其根源就在于人们观念上的“躁心”,如果这个“躁心”得不到根本转变,“藻灾”就难以得到根本治理,正可谓“躁心”不除,“藻灾”难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