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成品油流通市场是一块巨大蛋糕。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品油的消耗日益增长,这给成品油批发和零售企业带来滚滚利润,作为市场中逐利的各个方面,国企、民企和各大能源跨国巨头,都不会轻易放过中国的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
上周先是曝出法国道达尔集团通过合资公司完成对辽宁地区的民营加油站,以及成品油批发企业的收购。紧接着又传出韩国SK集团有意收购山东地方油企,意在获得成品油批发资格。国外石油巨头看来是加快了进入我国成品油流通市场的步伐。与此同时,刚刚召开的2007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传出,民营成品油流通企业缺少稳定油源供应的问题日益严重,很多民营企业将不得不打包外卖或是关闭从事其他行业。
一方面是,国外石油巨头加速进入我国成品油流通市场,另一方面是民营石油流通企业越来越多地被收购或转型。我国未来成品油流通供应市场将会走向何方?是形成由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国外石油巨头和民营石油流通企业共存的三元供应局面?还是国有大型油企和国外石油巨头在成品油流通市场上二强争霸?
国外石油巨头加速渗透
国外石油公司收购民营成品油批发和零售企业,似乎已不再是新消息,但其收购的频繁程度,伴随成品油流通市场的放开全面展开,涉及范围也是遍及我国多个区域。国外石油巨头在技术、管理经验以及经营能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未来成品油流通市场供应格局的形成。
对于国外石油巨头在中国频频出手收购民营企业,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表示:“民营油企被收购是中国石油流通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表示这是市场行为,未来通过成品油流通领域的竞争,能够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
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对此表示:“同国内民营企业一样,这些外资企业也面临油源问题。”但是,由于很多国外石油公司一进入中国市场就和国内大型石油企业展开合作,获得油源的能力同民营油企相比容易很多。
据了解,伴随着成品油零售和批发市场的开放,以及国家相应政策的推出,国外石油巨头通过与我国国内大型石油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逐步进入我国石油市场,到2006年底,全国已经拥有外资加油站2607座,这一数目还在持续增长。
自从我国《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实施,成品油流通企业的收购又开始如火如荼,只不过此次收购的主角,不再仅仅限于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家国有石油企业,也包括了像法国道达尔、荷兰皇家壳牌、英国石油公司(BP)等跨国石油巨头。
据悉,目前各跨国能源公司与国内一些大型石油企业,在我国很多地区成立了合资公司。其中,在广东有中油BP合资公司、福建有中石化与艾克森美孚的合资公司福建森美,江苏、浙江分别有中石化壳牌和中石化BP合资公司,京津唐地区有中石化与道达尔的合资公司。
无奈中的民营企业
在成品油流通市场上,民营企业充当了被收购的对象。当前形势是前有国内大型石油公司,后有国外能源巨头。同时,受到缺乏油源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