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尔摩斯明察秋毫时又凝重地抄起大烟斗,纪晓岚斗智斗勇时会诙谐地抓着旱烟袋,枪林弹雨中小马哥还是一脸坏笑地斜叼着雪茄,阮玲玉优雅指尖的金边过滤嘴也袅袅地升起烟圈……也不知从何时起,香烟成了剧作家、影视演员和导演手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道具。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近两年热播的高收视率、高票房的影视片中,63%有吸烟镜头,其中电视剧平均每部有30个吸烟镜头。香烟丰富了银幕人物的血肉,也成就了一个个偶像经典。
但另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得知香烟品牌第一位的途径便是影视,比例高达48.5%。不知不觉中,不少毛头小伙儿和妙龄女郎也装模作样地扮起了发哥、曼玉。正因如此,不少有识之士多次建议严格限制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特别是近期“电视剧《新上海滩》嗜烟,遭控烟人士联名抗议”一事,更是闹得沸沸扬扬。国家广电总局也于日前对此做出回应,称剧中人物的各种情绪都通过吸烟来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创作者对于控烟意识的淡薄。今后将要求各级审查机构对影视作品中滥用吸烟镜头等现象给予重视、加强审查。
不少人对这一举措不以为然,新浪网的民意调查就表明,52%的网民对此表示反对,支持的只有42%。这与前不久,广电总局关于庸俗电视选秀和涉性广播节目的禁令得到网民的普遍叫好,形成了强烈反差。我们应该意识到,现实生活中,吸烟不仅是一种“生活必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成为身份、性格的一种象征。这种错位的“香烟文化”严重影响了受众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度。众所周知,好的影视作品也属于社会公共资源,除了娱乐大众外,其教育人、鼓舞人的功能更为重要。在禁止吸烟早已成为世界共识的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要缩小“吸烟空间”,多挂起几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牌子,还要拓宽公共资源参与禁烟的“空间”,杜绝香烟广告和“影视禁烟令”无疑是值得尝试的。
在这方面早有先行者。迪斯尼集团今夏发表声明宣布,今后该公司出品的面向家庭观众的影片将杜绝吸烟镜头。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盛典上,三辆督促好莱坞拍摄“无烟电影”的宣传车也一直往来于柯达剧院周围。在严格禁烟的泰国,电视中只要出现吸烟镜头,就会被马赛克所遮盖……也许这样做有点“过头”,但其目的还是好的,因为他们想要告诉大家的还是那句老话——吸烟有害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