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滨海新区的新一轮开发开放,开发区内的产业结构从发展单一产业到现今形成产业多元化的形势,成长出一批现代制造企业和高科技制造企业。因此,开发区的人才工作也调整为不仅引进高科技人才,还注重技能型人才、管理类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开发区邀请了人才方面的专家学者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为开发区的人才发展做战略性研究,最大限度地维持区域内人才供求的平衡。
20余年来,开发区始终将如何吸引人才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1993年,泰达人才中心首次对即将进入开发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入区培训。1997年,开发区组织了第一次外省市校园招聘会。此后,每年的招聘范围都随着开发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而扩展。人才储备战略不断向西、向南推进,积极地向各重点高校吸纳人才。2005年,开发区与外地院校建立起了“校园联盟”,并与区内百家企业共同建立了“诚信招聘联盟”。这样一个双向联系的平台鼓励了外省市高校前来进行毕业生推介的积极性。同时,规范了人才中介服务,营造了重信誉、守信用的人才市场环境氛围。2006年,天津开发区人才服务中心与南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共同组织、指导并协助开发区的4家知名企业在南开大学设立了“泰达企业英才俱乐部”。实现了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参加俱乐部活动明确发展目标,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2007年,泰达校园人才工程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签约成为校园英才俱乐部成员单位。“泰达校园人才工程系列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设立了“联合冠名奖学金”和“泰达奖学金”,向全国二十余家高等院校的学生发放,有针对性地扩大开发区和企业在高校中的影响。
黄晶晶就是这样一名学生。家在广西桂林的黄晶晶,于2001年考上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药学院。四川、广西与天津相隔千山万水,如果不是因为“泰达奖学金”,或许黄晶晶一辈子都不会与开发区扯上什么关系。可就是因为在校期间,黄晶晶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表现优异而两次拿到了来自泰达的奖学金,从而奠定了她与泰达的缘分,现在黄晶晶已经来泰达工作三年了,并逐步成长为企业的业务骨干。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大学毕业生想找到可心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而开发区通过种种政策,为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了一个双向沟通的平台,不仅为伯乐寻找千里马,也为千里马寻找伯乐。那些来开发区工作的年轻人正在这样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中,播种他们的青春,挥洒他们的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