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开罗11月5日电(记者郭春菊余忠稳)5日晚,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处中国文化中心大厅内高朋满座,栩栩如生的京剧人物模型、深入浅出的京剧文化讲解、原汁原味的京腔京韵、京剧名家的精彩表演和动听的胡琴演奏,引来现场约200名观众的热烈掌声。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有着200年的历史,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也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从京剧历史讲起,谈到了京剧所塑造的“英雄”人物:重友情、讲义气的关云长、降妖除魔的钟馗、敢于向神权挑战的孙悟空和侠骨柔肠的林冲等等。这些典型的艺术形象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代表,发挥了巨大的教化作用。“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 吴江说,京剧继承了中国文化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善取人之长来丰富发展自己。文学上融诗词歌赋、小说、散文、俗讲等各类文学样式于一体;艺术表现上集歌舞、说唱曲艺、村歌小曲、杂技武术等艺术形式于一身,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的表演艺术。 吴江在讲解的同时,还请著名京剧演员杨春霞、冯志孝和中国国家一级演奏员李祖铭上台表演,演出了《长生殿》、《四郎探母》等片段。吴江本人也清唱了一段《小放牛》。几位名家还绘声绘色地表现了京剧“不求真而求逼真”的虚拟性和“以歌舞演故事”的程式性特征。 吴江还表示,京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更是紧张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绿色娱乐方式。 “形于美、动于情、达于礼,至于和”。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家的精湛表演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四年级的女学生阿扎对新华社记者说:“我很喜欢京剧。我回家后会模仿演唱京剧,让我的父母听一听。” 埃及艾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阿齐兹·哈姆迪称赞当晚的讲座和表演非常精彩;担任此次讲座翻译的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迈志迪也对记者说,通过这次翻译,他了解了更多的京剧知识。 谈到中国京剧走向世界,吴江在讲座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到过许多国家,发现外国人都非常喜欢京剧,不只是喜欢武戏,也喜欢文戏。他表示相信,京剧作为在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加大海外宣传力度、提高翻译质量后必将受到更多海外人士的欢迎。 >>>>更多内容请关注国际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