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人民网近日报道,全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披露,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比例为119.58:100,现已成为世界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的国家。目前,全国处于婚期的男性已多于女性1800万人;预计到2020年,将达3000万。
数以千万计的“光棍”将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就业、婚姻、治安等各类社会问题,是不言而喻的。所见到的不少观点纷纷将“严重”、“危机”等字眼列为关键词。正视这个问题,是一定要的;但过度夸张它的程度,则会产生副作用。我们先要想想,这一比例失调到今天的程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承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国民中仍很有市场。但也应认识到,几千年农业社会形成的这种观念,想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干净彻底地从意识中消除,是不现实的。在广大农村地区,除了主观上重男轻女外,客观上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非常依赖于壮劳力。所以我国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例能高达122.85:100,也就不奇怪了。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些流动人口主体正是处于生育旺盛期的人员,但相关计生管理服务却跟不上。据报道,目前我国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管理服务“一盘棋”格局尚未形成,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已占违法生育总量六成以上。
加之B超等能鉴别胎儿性别的技术已相当普及,但管理却不完善、不严密,使城乡中偏爱男孩者借助它有了“选择权”。
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旧因素还远未消除,新因素又已大量产生,出生人口比例失调不就是必然的结果吗?
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计生工作尚未实现从控制“量”到控制“质”(包括男女比例)的转变。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偏重于强调对人口数量的控制,这方面是成功的;而如今人口发展遭遇了“瓶颈”,如何协调人口比例、提高人口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度很大的考题。
应该看到,人口发展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都会不断地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这不仅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面对119.58:100的出生人口男女比例,我们需要正视,但也不用惊慌,要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充满信心。想想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刚开始实施阶段,社会压力之大和工作难度之巨不可想像。尽管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过激的、生硬的做法,但毕竟成功地把人口总量增长控制住了。如今人口发展需要面对新的问题,借鉴过去的经验,吸取过去的教训,再加上我们拥有更完备的工作手段和更雄厚的财政支撑,所以没有理由对出生人口比例的改善持悲观心态。(养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