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滚动新闻
关键词:
 
最新新闻排行
· 都市报道60分 (2025-05-12)
· 站产城融合 跑出协同发展新速度
· 科技强国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第十届天津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在天津大学举行
· 天津创新推广设施蔬菜养分管理新技术
· 中国化学天辰签约天津重点码头库区项目 推动天津港液体散货运输再升级
· 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者田丽:躬身四十年,诠释护理一线的初心与坚守
· 5月13日公仆接待日,43家单位热线电话公布
· 【津云帮问】天塔湖为嘛开始抽水了?还有人在湖底种树?
· 天津新闻 (2025-05-12)
· 天津师大毕业作品展打造就业推介平台
 

本网记者踏访加尔各答塔坝中国城(组图)

http://www.enorth.com.cn  2008-02-19 16:35
 
 

 

  新华网专稿:在印度,华人最多的城市是加尔各答,在加尔各答则有个塔坝中国城。塔坝是加尔各答东部城郊的一个小镇,面积约半平方公里,200多年前,以广东梅县客家人为主的华人开始落户于此,至今在塔坝生活着近1500名华人。这里有他们的家园和他们经营的30多家中餐馆、250余家皮革加工厂。几代华人的艰辛打拼,也成就了曾是一片沼泽地的塔坝。


  2月6日,在印度加尔各答,华侨华人敲锣打鼓迎接中国春节。新华社发   彩灯高挂闹新春

  一踏进塔坝中国城,"鸿华饭店"、"国园餐厅"、"捷兴皮厂"、"诚昌酱园"的字号便沿路展开在眼前。干净齐整的小巷里挂上了彩灯,红漆高门、砖墙环绕的大院门口也贴上了对联,那门窗字匾及种在院角的毛竹,无不诉说着塔坝华人心系祖国的情怀。

  一年中的农历新年是塔坝最热闹的时节。百年来,塔坝华人固守习俗,保留了舞龙、拜年、祭祖的传统,家家张灯结彩,妇女们做年糕、炸米果,男主人则包好红包。年三十晚上放完鞭炮,大人小孩跟着10多条舞狮队走街串巷到各家各户拜年。初一祈福,初二游园会,整个塔坝中国城的庆祝活动要持续5天,常常是通宵达旦。每年移民在外的塔坝华人也都举家回来过年。

  今年的热闹更不同往常,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馆在自1962年闭馆后于今年重开,加城华人联合会会长、第二代华人刘国赵先生说:"领馆重开使今年过年的气氛更甚以往,华人华侨们特别高兴,就像得到家乡父母的眷顾一样感到亲切。"

  历经了中印两国40余年间的关系演变,身处印度的塔坝华人对家国命运一体的感触自然更深,也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国家强盛了,华人的地位才能得以提升。

  2月4日领馆为华人举办的新春招待会上,有个节目是由一名在华留学的印度男孩演唱《茉莉花》,全场300余名华人的随声合唱让人动容。华人在加城举办如此盛会还是首次。当晚,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锣鼓震天、龙腾狮跃,直到晚会结束,老少华人还是久久驻足不舍离去。


  2月6日,当地华人社区的成员聚集在印度加尔各答的唐人街迎接春节的到来。新华社/法新   皮业兴衰浓缩历史

  老一辈华人来印度后大多从事制革、造鞋、木工、牙医等职业,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早年华人就把店铺开到了加尔各答的繁市街头,加城华人最多时达两三万人。上世纪60年代中印战争爆发后,华人在当地生存处境困难,陆续向海外移民,人数大为减少。现今,加城华人总数在3000人左右,以在塔坝居住的最为集中。

  华人来到塔坝后,以从事印度人鲜做的生牛皮加工业作为发展的根基,直至现在还是几乎家家都有皮厂,皮业的兴衰可谓浓缩了几代华人奋斗的历史。

  据华人联合会的李万城先生介绍,40多年前,加城皮革加工业完全操纵在华人手中,鼎盛时期多达400多家皮厂,不仅销往印度各地,还出口海外。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印度人的皮业逐渐发展起来,市场的竞争迫使许多华人小厂倒闭关门,加上移民的华人把厂子转卖,现在由华人经营的大小皮厂只有250家左右,多数是家庭式的小型生产,难以做强做大。

  近十几年,皮革加工产生的污染问题引起当地关注,加城所在的西孟加拉邦最高法院1995年开始下令塔坝地区的皮厂搬迁他处,这将可能导致许多华人家庭放弃皮业。对此,81岁高龄的刘国赵先生唏嘘感叹到,"历史变迁,没有办法挡住"。

  好在塔坝的华人从来就不是安享天成,他们秉承了客家祖辈赤手空拳、离乡背井的开创精神,永远都在探索和进取。刘国赵先生本人就带头干起了餐饮,已在加城开了4家中餐馆和1家印度餐馆,他在1999年创办的"北京饭店"已成为塔坝的地标,很受加城人的欢迎,他还把印度餐馆开到了上海。


  2月6日,在印度加尔各答的唐人街,当地华人社区的成员表演舞狮。新华社/法新   "印度是家,根在中国"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占塔坝人口不足20%的华人不仅融入了当地社会,与印度人和睦相处,还把塔坝建设成一个秩序井然、生活设施完备的社区,并为印度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塔坝华人都自称是"拿着印度护照的中国人",他们讲着客家话,按中国人的习惯饮食作息,收看卫星频道的汉语节目。他们还遵循中华民族敬祖睦宗、尊师重教的美德,沿袭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习俗。半世纪前华人在塔坝集资建起了中文学校"培梅中学",当地人形容它为"文化的摇篮"。

  李万城先生说,他们这代人都曾在培梅中学里读《古文观止》、颂唐诗宋词、学习理化知识,那时培梅有1000多名学生。但后来受多方面影响,培梅的师资缺乏,学生逐年减少,现在只有不到40名学生,更多时候用作塔坝人的社会活动中心。而今,华人普遍把子女送到私立小学接受英语教育,但中文仍是塔坝华人后代必修的课程,有的印度学校里没有中文教师,华人有时便几家联合起来从国内请老师。

  塔坝华人还有着固执的寻根观念,他们每每提及回中国的经历时总是由衷地自豪。在李万城先生家里,一张他回梅县探亲时跟乡亲的合影被放大贴在墙上,两旁是他手书的一副字"世代不忘祖德永远怀念祖园";路过另一户塔坝华人家,门口的"传家唯旧德承业启新猷"的对联也让人印象深刻,仿佛在艰难的生存中,塔坝华人更加坚守了质朴的感情心态。

  刘国赵老先生还经常出钱出力,为华人社会的发展和华人的权益奔走。刘国赵的愿望是把塔坝建成真正的中国城,把华人的家留在这里,他也担心随着年轻一代华人逐渐走出塔坝,人单力薄的中国城将会消失。但不变的是,这里的华人从小就被教导--"印度是家,根在中国"。

  在塔坝,没有繁华现代的高楼大厦,没有远山近水的秀丽风景,但塔坝华人却享有家庭的天伦和乡邻的温情;坐在"北京饭店"里,吃着盛在福寿字碗里的汤面,听着华人同胞娓娓的乡音,一股家的味道渐渐浓郁。(记者周珺)

(责任编辑:车东哲)

北方网声明:本版文章内容属转载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稿源新华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精彩热图
嵌入-变动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热点评论 ·体育频道
2010年“成品家装”(图)
【专题】大型史诗电视剧《解放》
公安钢管园区治安分局积极开展夏季严打整治
港游客遭劫杀 中方要求菲律宾解释发动强攻原因
金镜头奖评委会:《挟尸要价》照片不存在造假
从篮球世界杯举办城市,看中国篮球“热区”
杨博尊刘玉涛曹六洲破全国纪录 天津游泳选手创佳绩
天津聋人男篮得分王韩超:我的偶像是林书豪
硬地滚球上演“有爱”一幕 上海队员“让球”避免零封
大比分战胜北京 盲人门球天津与浙江会师决赛
·财经频道 ·娱乐频道
《2022年中国房地产业综合实力100强》榜单隆重发布
大兴区委书记王有国召开民银国际产投的航空航天及专精特新企业专题座谈会
《2022年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100强》榜单隆重发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五部门发文推动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你看谁来了》张桐被爆“抢戏李幼斌”的趣事
《你看谁来了》发布 任静付笛生痛批“造谣者”
说出最想对闺蜜说的话 免费看电影《小时代3》
电影《误杀》公映 全方位解锁贺岁档话题爆款
《被光抓走的人》看点 “津抖云”免费请您看
关闭窗口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