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逛商场的人都发现,时下走进商场,没有哪家商场不打“打折、优惠”幌子促销的,从服装鞋帽、珠宝首饰、手机、冰箱、彩电到图书玩具,乃至足疗洗浴,统统都有打折优惠,记者在春节期间逛了几家商场,可着整个几层楼的大商场找,没见着几个“不打折”的商品,真是怪了。当打折成了“常态”,人们不禁对打折的含金量产生怀疑,“打折”里面到底藏着多少玄机?是真的买到了便宜东西,还是商家玩的手段?让人如“雾里看花”,久而久之,当消费者认为打折不再那么诱人、被忽悠怕了的消费者对“打折、优惠”失去了信任时,商家在消费者中便失去了诚信,可将诚信再找回来就难了。
高价服装鞋帽不代表高质。近日记者从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及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由于春节前后是购物高峰,新购商品质量问题的投诉也增多起来。其中服装、鞋帽的质量问题投诉就很多。如新鞋只穿几天就出现开胶、掉色问题;新衣服出现掉毛、脱色、破洞等现象屡有发生。经了解这些有质量问题的服装并不是消费者以“处理品”购买的,都是“货真价实”的品牌货,即使打了折也价格不菲。本报也接到不少类似反映。读者董女士近日向本报反映,春节前几天,她在一家大型商场花400多元购买一双女式皮靴,当时该商场销售皮靴的柜台均写着打折的字样,打折少的七八折,打折多的仅三四折,折扣确实很诱人,但仔细询问价格时,却让董女士迷茫了。即使打三四折销售的皮靴至少也要400多元,这样算来,如果不打折的话,一双皮靴都在上千元,价这么高的鞋,想必质量该没问题了。董女士于是花400多元挑选了一双打4.5折的牛皮靴。可是这双鞋在春节期间穿了一个多星期,不但开胶了,鞋里还掉色,把袜子都染了。另一位张女士反映,春节前,她花600多元以“7折”的价格在商场购买了一款时尚女鞋,也在春节仅穿了几天,不经意间,发现一只鞋上的金属装饰品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她赶紧来到商场专卖柜台寻求解决。可售货员告诉她,鞋上的配饰是不在保修范围内的,但可以替她到厂家询问一下。过了几天,售货员告诉她,由于她买的是打折鞋,这款鞋目前厂家已经停止生产了,所以无法帮她找到同样的配饰。董女士走了多家修鞋的摊位,都因找不到同样的配饰而不能为其修理。看着好好一双新鞋,弃之真是可惜。
套装图书华而不实。春节过后,孩子们手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压岁钱,现在正值中小学开学之际,学生都忙于为新学期做准备,买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记者在一些书店里发现豪华书、礼品书名目繁多,随之书价也在飞快上涨,尤其是少儿图书和中小学辅导用书,单本定价在十几元到几十元之间不等。装帧豪华的成套儿童图书或课业辅导书价格更是让人咋舌。近日记者走访了本市一些大型图书销售场所,发现少儿图书柜台的部分图书定价高得离谱。有的一套辅导书少则六七本,多则20多本,这样一套书价格少则百元以上,多则数百元。尤其是辅导书,一般没有单本买的,可如此高的定价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在长江道的图书市场,记者看到买书的多为学生,这个市场的店主都主动给予8折优惠,对于购买较多的,店主给的折扣可以更多,但即使这样,价格仍然不低。而再看书的质量,内容重复严重,如一篇小学生作文的范文,只随意翻翻,就发现至少有三家不同的出版社的书里选用了此文。据观察,书价标得很高,除去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图书的设计、包装和制作过于华丽,导致成本大幅度提高,售价自然随之水涨船高。可书的进价是多少,却是个“商业秘密”。据本市一家图书出版社的销售人员介绍,目前,他们给销售商的价格往往是书标价的3至5折,如果书卖不出去,书商还可以退回。这样,即使书商以七八折销售,仍然有很大利润,更何况有的书商销售时还夹杂盗版书卖,利润更多。
美容、洗车、足疗入会都能打折。人们都会感受到,除了一些垄断行业外,到市场上消费,几乎都能打折,无论是买商品还是接受服务,如果不打折反而觉得不正常了。现在许多服务业都以办年卡优惠吸引客人,但接受服务时先入会交钱办卡,就能得到实惠吗?并不尽然。读者刘女士向本报反映,一年前,她去商场购物时,被商场内一家美容院的服务员拦截,称可以为其免费美容一次。刘女士在其忽悠下,跟着走进了美容院,免费做美容时,在服务员极力劝说下,花1000元购买了一张年卡,称每月可以做一次美容,如果一次一结,要200元一次。之后,刘女士因为工作和时间原因,只去做了一次美容,转年再去做美容时,被告知年卡已经过期作废,不能再为其美容了。这样花1000元,刘女士只做了一次美容。胡先生反映,他在河西区一家洗车店花100元购买一张年卡。称一年内可以洗车10次,如果一次一结,要15元。胡先生在此只洗了两次车,这家洗车店就消失了,后经打听,该店搬家了,如果胡先生还想洗车的话可以到新地址。可新地址距原址有六七公里远,开车去洗,不但要搭工夫还搭油钱,不划算,胡先生只得认倒霉。
对于满大街的打折消费,许多消费者感到迷惘,不知道商品真实的价格到底是多少,有些老年消费者更是觉得花钱就上当,得了消费恐惧症。缺少诚信的经营,最终会失去顾客,不知商家体会到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