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公司化运营成公园发展新模式 多种经营免门票也能盈利
关注记忆中的老公园
“感谢大家给北宁公园提出的宝贵意见,近期我们将针对这些意见进行专门讨论。”宁园管理处刘科长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日,本报推出《百年北宁重生之路在何方》系列报道以来,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北宁公园方面也十分重视。通过和北宁方面协商,“重游北宁”活动将于本周六上午进行,报名活动将截至本周四。周五,20名幸运读者将接到本报的电话通知。
连日来,很多读者为北宁公园的发展献计献策,希望北宁公园借鉴本市其他公园成功转型的经验,走上发展道路。
昨日,记者到本市首座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大型公园——长虹公园进行采访。目前,该园已更名为“长虹生态园”,绿化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免费开放后不但客流量明显增加,运营也正良性发展。公园的工作人员说,是公司化运营让公园重获生机。
三方投资始建园
一位长虹公园的老员工介绍说,长虹公园始建于1986年,建园之初的资金由南开区政府投资100万元,公园自筹100万元,南开区居民捐款100万元构成。因受到人们日常娱乐多元化的冲击,长虹公园也经历了游客量骤减的尴尬。“改造前,公园的日游客量只有5000人次左右,门票收入难以维持公园的运营。”长虹公园原副园长说,“当时我们听居民反映‘我家小区都比公园漂亮!’”
免费开放省当先
今年8月1日,长虹公园正式免票参观。“为了公园能够更好地发展,区政府也给予了财政上的支持,免费开放前,我们筹备了3个多月,包括增加水域面积3.8万平方米,增栽常绿乔木3000余株,竹类、水生植物、宿根花卉等16.8万株,更增添了多种景观设计。这些工程项目,我们并没花费太多资金。”南开区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长虹公园的改造一直是节约当先,在市场涨价前提前订购苗木、采用撒草种自己种的方法,培育近10万平方米的绿地、用湖底淤泥堆山建景,这些节约下来的资金占了总体投入的20%左右。”
公司运营创新路
“将公园公司化运营,我们也是摸索,想通过公司化运营达到以园养园的目的。”目前担任世纪长虹生态园绿化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曲诚志认为,“我们现在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我们选拔了公园原有的精英职工成立公司,能者上岗。这样既为公园的管理注入了活力,又调动起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政府补贴+公园招商+游乐经营项目,构成了如今长虹公园的运营结构。”如今,长虹公园每月的存车费收入近1万元,而免费开放之前每年的存车费收入只有3万元左右。
曲诚志介绍,第一批招商项目,预计每年能有80万元左右的收益,而接下来的江南一条街和花卉展示中心将成为公园招商的重点。如果招商工作顺利,这些项目将每年带来600万元至700万元的实际收益,不仅能弥补生态园日常维护费用的不足,还是工作人员的收入来源。
记者手记
经营公园要让市场说话
公园、场馆对市民免费开放是大势所趋,缺少了门票收入的场馆如何面对突然的“断奶”呢?
长虹生态园的经营模式未必是最好的,但它开辟了一条新路,最大程度地让利于民。免费不一定意味着不盈利,可能免费开放反而因为客流大幅增加而比以前盈利。南京玄武湖公园在免收门票以前一直是亏损的,依靠政府补贴过活,实行免收门票后,不到半年,公园就扭亏为盈。城市公园的盈利模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市场经济让市场说话。栽好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