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马明泽感慨说往事
1979年8月19日《天津日报》刊发《“光棍堂”引来四只金凤凰》一文后,一时间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不仅被多家媒体全文转载,而且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专程赶到文中主人公家,拍摄了新闻专题片在全国上映。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故事成为全国的重要新闻,也许是绝无仅有的。记述这个“故事”的本报400字小通讯,1979年8月19日刊发后,一时间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不仅被多家媒体全文转载,而且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专程赶到文中主人公家,拍摄了新闻专题片在全国上映。
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何能引起如此关注?一个农家故事为何能感动那么多人?原因很简单,人们通过四位“光棍”一年同时娶亲的故事,感受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好政策,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感受到了迎面吹来的阵阵春风,复苏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光棍堂”引来四只“金凤凰”
蓟县上仓镇后秦各庄村的马文志,是位令人尊敬的老人。村里的老人都知道,解放前马家走出过不少人物,马家几个兄弟中有进“黄埔”的,也有在国民党政府里当高官的,唯有马文志爱教书,而且娶的媳妇也是教书的。这夫妇俩勤勤恳恳啥也不图,就希望村里有更多的孩子识文断字有文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顺顺当当地生活。然而,他们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希望,在改革开放前却是那么渺茫甚至是幻想。
别的不说,就说四个儿子的婚事就几乎愁死了他们。五个儿子中,老大因宣布永远脱离自己的“地主家庭”,远走唐山且十多年不与父母家人联系,总算有姑娘敢嫁了。但41岁的老二明珠、31岁的老三明泽、29岁的老四明辉、26岁的老五明伟,瞅瞅哪个都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但村里却没人敢给他们提亲,就连沾亲带故婶子、大娘们也不敢往前凑。她们说马家的这四个儿子个顶个都是好小伙儿,要长相有长相论能耐也不差,而且心眼儿都挺好,知道孝敬老的爱护小的,谁嫁他们保准吃不了亏受不了气。可就是他们家的那成分,姑娘嫁过去不得不跟着背“黑锅”几辈子也翻不了身嘛。那时老人心里着急肚里起火,但又能怎么样呢?一个“地主”成分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磨盘,压得这个家庭里的四个小伙子喘不过气来,在人面前永远矮一截。由于马家出出进进清一色全男人,村里人便在背后悄悄称马家是“光棍堂”。四个儿子今生今世还能娶回媳妇吗?那时马文志老人常常跟老伴儿叹着气叨咕,一叨咕就是小半宿。
天还是这个天,地还是这片地,马家还是马家,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当地有关部门迅速给马家落实了政策,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变了:天高了地阔了,进出马家的媒人一下也多了。短短一年,马家的四条“光棍”全被人相中了,而且四个媳妇中有三个是“根红苗正”贫农的女儿。蒙宗云是老三明泽的媳妇,当时蒙宗云的母亲相姑爷,只见了一次面就笑得合不上嘴,回家跟女儿说:“甭三心二意了,那小伙儿不赖嫁他没错。”“妈,您不怕他家的成分了?”“怕啥?现在党的政策变了,家庭出身不再牵连下一代人了。”就这样,1979年马家一下“飞”进四只“金凤凰”,人们再从马家经过时,总能听到里面传来的欢声笑语。
“光棍堂”走出八位高才生
三十年的树参天挺立,三十年的酒浓郁醇香,三十年的马家怎么样了呢?当记者推开马明泽家的院门时,呈现在眼前的是满地青菜绿满院柿子黄,西番莲映红窗棂紫豆角爬上屋墙,让人立即能感受到一种农家独有的幸福与安定。“没错,我们哥儿四个都过得挺好,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们个个出息,这比啥都强。”今年已六十开外的马明泽,说这番话时一脸的兴奋和满足,站在一旁的老伴也连连点头,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的确,马家哥儿四个的家庭非常幸福也值得骄傲,哥儿四个每家两个孩子。如今老二明珠的两个孩子都当了老师;明泽的大女儿在县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镇中学当老师,小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滨海新区工作;明辉的一个女儿也当了教师,一个正在读大学;明伟的儿子马华是全家人的骄傲,现正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还有一个孩子也已大学毕业。一家出了四位教师即使在城里也不多见,何况在农村呢?马明泽告诉记者,这是他父亲生前的遗愿,老人亲手操办了四个儿子的婚事后,就期望他们有了孩子要把培养教育当成第一件大事。他说自己的儿子们没赶上好时候,孙子孙女们有福生在了好时代,肯定能圆自己的“梦”。1983年老人去世前看到了明泽的大女儿出世,病榻上的他还欣喜地为孙女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马元”,老人虽没说“元”的寓意,但家里人都猜这个“元”字,谐音通“圆满”和“圆梦”。2000年,马元没辜负爷爷的期望,也成了一名中学教师,第一个“圆”了马家的“梦”。
还有一件令马家人高兴的事,曾和家庭“脱离关系”的大哥也回家了。第一次回家时,四个弟弟心里都不原谅他。但老母亲却一直面带微笑,张开双臂迎接大儿子。那一刻,老人非常平静,没有报怨也没狂喜,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那样平静。这一切深深教育了兄弟四人,他们说大哥当年的举动伤害最大的是母亲,但老人都能跨越过去的痛苦,咱也不能那么“小心眼”。马明泽说,知书达礼心胸豁达,是她老人家长寿的原因。改革开放后,政府不但给父亲落实了政策,也给母亲恢复了教师的待遇,现在94岁的母亲依然每月拿着一千多元的退休金颐养天年。
可以说1980年马明泽盖的这套房,比起农村那些富裕的“豪宅”来,显得过于朴素简单。“您为什么不盖新房呢?村里那么多新房比您这都高都宽。”“不是盖不起,一来现在这房子我们老两口和94岁的老妈住着挺好,二来孩子们在县里和市里工作,将来我们也许得跟着他们呢。”马明泽的话让记者顿悟,如今马家住在后秦各庄的只有马明珠和马明泽两家老人,孩子们都在天南地北工作和学习,就连马明辉与马明伟也在县城买了房子,这个大家庭现在一年都凑不齐一回,所以此刻我们想拍一张“全家福”岂不是妄想?!不过,好在我们通过马明泽了解了上述这些“光棍堂”的新故事,也算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