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市乡镇企业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本市大力创建旅游特色村,使全市乡村旅游遍地开花、迅猛发展。截至11月初,本市郊区县已有100个特色村(点)、1087家乡村旅游经营户通过认定,全市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受益人口达10万多人。截至目前,全市旅游特色村(点)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4亿元,创历年最高水平。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今年以来,本市大力开展旅游特色村(点)创建,实施乡村旅游规范提升工程,全市旅游特色村(点)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亿元,乡村旅游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本市郊区县许多农民结合本村特色,开发了皮影、草编、缝绣、根雕、泥塑、石艺、剪纸、小吃制作等具有民俗风情特色的参与性旅游项目,使旅游特色村的发展体现出了更多的乡村文化、民俗文化。蓟县农民以前生活来源主要靠种养果树、捕鱼捞虾和外出打工谋生,户均年收入最高只有6000元左右,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过去无人问津的粗粮和自家生产的蔬菜、禽蛋和土特产品成了抢手货,让农民实现了“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规模大、效益好的农户每年收入高达60万元。
据介绍,明年,本市完成第二个100个旅游特色村(点)的同时,着重培养一批规模大、水平高的旅游特色村(点)典型。从明年起本市着重培养西青水高庄科技示范园、北辰龙顺生态园等设施农业的旅游典型。着重培养宁河七里海、武清大黄堡等原生态资源的旅游典型。此外,本市还从明年起培养静海的台头镇、宝坻的牛家牌乡等林地经济的旅游典型,使大地绿起来、环境美起来的同时,通过林地经济搞旅游使更多农民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