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刑侦人员调动比较频繁。张端祥原来在派出所任副所长,2003年调到河东分局刑警队,先在责任区大队,2007年2月到了刑侦支队担任二大队队长。用他的话说,干刑警是半路出家,在责任区大队是“小打小闹”,46岁了,冷不丁成了刑侦队长,实话说这个年龄有点晚了。但从到了二大队开始,张端祥硬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顶住压力,迅速完成了从“业余”到专业的转变,成为天津市公安刑侦系统的一名破案能手。
初任队长无所适从
2007年5月8日,河东区郑庄子附近一青年女子被绑架。之后,其父母接到一个电话,来电人称交30万元就放人。
接报后,分局将这个案子交给张端祥所领导的刑侦二大队侦破。前期调查得知,当天早晨该女子从楼下存车棚取出电动车准备上班时,发现车胎被扎,于是推着车出了车棚,从此不知去向。其父母报警后并没有惊动劫匪。可是,劫匪此后再没有音讯(事后得知,由于绑匪就住在附近,他们注意到近日管界派出所警车增加了许多,由此判断家属已经报警,所以便立即撕票)。张端祥和他的队员,由于缺乏侦破绑架案件的经验和手段,一时不知从何下手。张端祥虽然责令全体队员一个月不回家,可整个大队却都闲着没事干。碰案情时,市局、分局领导都来了,张端祥则只有听令的份儿。分局领导知道他缺乏经验,紧急将一大队的老刑警调来支援,张端祥等配合工作。老刑警们按部就班开展调查,他们老练自信,让张端祥等看着由衷钦佩。
张端祥和一大队老刑警去调取小区录像,那里是绑架发生的中心现场,共有几十盘带子。大家看了十几个小时,在最后一盘比较模糊的录像带中,发现一个女子,跟着一个男人上了一辆桑塔纳轿车。可是,把被绑女子的父母叫来也不能确定这个女子就是他们的女儿。按常规,这条线索就可以否定了。一大队的老辣就在于此,他们并没有放弃,仍追着录像中的这辆车不放。后来证实这辆车就是绑架者的运输工具。
张端祥心里别扭,一个月没回家,碰案情没有发言权,空有干劲,不知往哪使。最后案件破了,主犯苏某与被害人是邻居。绑架青年女子后,指使同案犯打电话索要赎金。后来发现了警方的异常动静,就决定马上撕票。苏某自己下不了手,因为跟女孩太熟。可恨的是他们提前十天就挖好了坑,杀人后马上就埋了。
凶犯最终落入法网。可是,作为分局的刑侦大队,张端祥看出自己业务水准差得太远。他带领大家从零开始,出现场怎么访问,现场图和笔录怎么做,都要求与专业技术队伍看齐。同时开始认真学习各种现代侦查手段。很快,他们找到了专业刑警的感觉。
积累经验成功破案
2007年12月,二大队接到事主秦某报案。原来两个年轻女子给他打电话,约他到一个招待所喝酒。当时是0:30。秦某酒量本来很大,可是那天喝了一杯红酒就睡着了。醒来发现被绑了起来,那两个女子用刀架在他脖子上要钱。秦某无奈给了她们一个银行卡。她们从中取走1万元,最后又抢走他的手机和700元现金才离开。秦某记得其中一个女子是歌厅的,名叫娜娜。
经鉴定,残留酒液中有安定成分,这是典型的“麻抢”案。被害人与勒索者在歌厅相识,但想不起具体是哪一家。张端祥指挥刑警走访了大量歌厅。发现一姓孟女孩与秦某提供的嫌疑人娜娜年龄外貌特征相仿。辨认照片后秦某确定就是她。当时了解到孟某在万新村一带歌厅串过台。可是,几经查找却没有音讯。张端祥坚信孟某的特殊职业决定其不可能在圈子里销声匿迹。通过大量走访甚至化装探访,最终得知孟某是甘肃人,当时已返回老家。张端祥派警员赶到甘肃,在当地警方帮助下,将孟某抓获。不久,另一个犯罪嫌疑人迫于压力投案自首。
张端祥给自己定下一条铁律:每案必到。他不怕吃苦,没有好办法时就先采用笨办法。一旦案件破完,就对案情来个彻底回放,看看自己的思路、方法走没走弯路。就这样一起案件一起案件地积累下经验,提高办案水平。
2008年1月,二大队接报一起“麻抢”汽车案。一名妇女通过廊坊一花店老板,打电话给秦皇岛市一租车店,租用一辆奥迪A6车。车主驾车按约来到廊坊这家花店,接上租车的女顾客到天津临时客运站附近。女顾客热情邀请其在一家足疗店休息,并端出两杯咖啡。车主一杯咖啡没喝完就睡着了,醒来时发现那名妇女和奥迪A6都不见了。
接报后,张端祥带人来到廊坊这家花店,按照租车妇女的体貌特征和有关线索进行查找。之后又到出入本市的高速路口和国道调看录像,查找奥迪车踪迹。最后,通过嫌疑人的口音及人际交往情况,发现她可能就在本市武清区一带居住。
张端祥仍采取比较“笨”的办法:以车找人,他带着大家在武清区各个居民小区进行地毯式搜索,寻找被盗的奥迪车。终于,一辆可疑的车辆进入他们的视线。趁晚上小区人少,张端祥等悄悄接近这部嫌疑车,发现牌照早已拆换了。张端祥对此早有准备,事先已详细问过车主,知道被抢车左前门上有块很小的凹痕。经过仔细查找,果然找到了这块凹痕。接下来,为了等待嫌疑人出现,他们又在小区耐心蹲了两天两夜。那天下午,一名女人从楼内出来,打开这辆车的车门。她就是“麻抢”奥迪车的嫌疑人。
嫌疑人交代了作案经过。据她说,她的“麻抢”方法是从某电视台法制栏目上学来的,其先后“麻抢”了奥迪、广本等5部汽车。张端祥等连续奋战,先后追回了其中的4辆车。
关键时刻立下“军令状”
2007年10月的一个晚上,家住河东区中山门的刘岚下班回家,当步行至一处偏僻楼群时,身后猛然蹿出一个黑影。没等刘岚回过味儿来,只觉得后脑部被猛击了几下,她本能地用手护住后脑,手也被砍伤。之后,凶手抢走她挎在肩上的包,飞一般消失在夜色中。经诊断,刘岚后脑部被利器连砍4刀,最重处深及枕骨;在遮挡中,被害人的双手肌腱均被砍断。
在案发现场,张端祥带领刑警队员全面开展走访和证据搜集工作。由于被害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无法提供案件相关情况,队员们的调查一时也没有进展。分局领导对这起案件高度重视,严令破案。连续几个昼夜,张端祥不是在队里研究案情,便是带着队员们在案发地搜寻线索。
从“黑影”下手凶狠有力这一点上分析,嫌疑人应当是一名青年男子。据此,一周时间内,张端祥带领队员们走遍了中山门及周边的大街小巷,查访人员千余名,案件还是没有丝毫进展。虽然被害人此时已醒了过来,可由于她是后面遭袭,再加上极度惊吓,对嫌疑人的描述模糊不清,仅仅知道嫌疑人的衣着可能是一件浅色运动装。正当张端祥和他的队员们苦心挖掘破案线索时,同样的案件又发生了。
像上起案件一样,凶恶的嫌疑人在实施抢劫时用刀几乎将被害人的双手砍断。一时间,中山门一带居民人心惶惶,独自上下班的女青年,晚上根本不敢出门。被害人的家属来了、惴惴不安的群众来了……面对他们,张端祥如坐针毡。
张端祥向局领导递上军令状:一个月内必破此案。
专案组大量调取梳理近年来发生在本市的抢劫案件,对涉案的300余名在押及刑满人员进行一一核实,在厚厚的案卷和一次次走访中,一个名叫“小纲”的人被纳入视线。经过昼夜排查,“小纲”原来是个只有15岁的少年,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张端祥带领队员赶到“小纲”在万新村的家。但让所有民警感到失望的是,据他父亲讲,“小纲”自从父母离异后便很少回家。近一段时间家里就不曾见到过他的踪影。
案件又一次陷入僵局。张端祥没有灰心,他鼓舞队员们振作斗志,坚持把思路固定在“小纲”父亲身上。在反复开导和劝说下,“小纲”的父亲提供了一个对破获案件很有帮助的QQ号码。在此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张端祥带着队员们在“小纲”有可能出入的地方苦苦蹲守。
2008年年初,张端祥的队员们终于在河东区的一个网吧将“小纲”抓获,嫌疑人对自己持刀伤害抢劫的两起案件供认不讳。
侦破“老三”涉黑团伙
二大队兼打黑工作。2008年4月,张端祥侦破以“老三”为首的涉黑犯罪团伙,先后排摸五百余人,抓获嫌疑人几十名,侦破杀人、抢劫、敲诈、斗殴等恶性案件15起。在侦破这起复杂的案件中,张端祥又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了解并掌握涉黑案件的基本特征及侦破方法,作为一个专业的刑侦大队长,他再上层楼。
法律对黑恶势力犯罪有严格界定。张端祥等在接手此案时,发现此案时间跨度长,涉案人员众多,头绪纷繁。为了办好此案,张端祥向法律专家请教,同时调取本市和全国同类案例研究学习,按照法律的要求,开始了缜密的调查取证工作。
办理涉黑案件最大的困难是取证。因为知情人往往害怕打击报复不敢作证,即使是受到侵害的人,也多采取忍气吞声的办法。而犯罪嫌疑人则有恃无恐,非常狂妄。张端祥了解到,“老三”等人曾为索取保护费,砸了一个花店。之后被害人不得不给钱买“平安”。张端祥等找花店店主取证,店主竟不承认这件事。中山门一个临街小楼,楼上开办洗浴店楼下卖炸鸡。两个店主租用同一房主的房子,各自经营相安无事。“老三”等人用低价强行盘下洗浴店。之后又想将楼下的炸鸡店占为己有。见炸鸡店主不肯就范,他们就采取从楼上敲洞放水等方式,进行骚扰,最后店主只得就范。然后,“老三”等人拒不向房主交房、水、电费,逼迫房主不得不以高价将房赎回。张端祥找到房主查证此事,可是房主就是不作证,不承认被威胁,只说是他自己主动收回房屋的。
“老三”为人凶狠。手下两个青年马仔洗澡时溅了另外两个人脸上一些水,那两个人数落了他们几句。两个青年出来,“老三”听说了这回事,对他们说:“你们就这熊样还跟我混?去办他们!”两个青年持刀返回将那两个人捅成重伤。
一次老三到“东方之珠”与几个朋友唱歌,玩乐中,一个人拿“老三”开玩笑,“老三”气恼地站起来走了。他的几个小弟没有走,在门口给他打电话:“老大,怎么办?”“老三”说:“就地正法!”于是,5个人进去将开玩笑者当场捅死。
半年多时间,张端祥反复走访当事人、受害人,传讯嫌疑人,一点一点固定证据,条件成熟一个个抓捕,打击了犯罪团伙的气焰,增强了知情人、受害人的信心,最终拿下了这个难啃的案子,将“老三”等涉黑人员抓捕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