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飞的梦想
——记天津华翼蓝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谷增伟
他说他是谷增伟,我吃了一惊——47岁就满头华发——他笑着解释那是创业的“成果”。
讲到创业,谷增伟说,40岁的年纪,对于一个想闯荡的男人来讲,如果再不开始就没有机会了。40岁那年谷增伟回国,创办华翼蓝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民用飞机模拟机、训练器的开发与生产。7年时间,华翼蓝天白手起家,摸爬滚打,一点点滚动发展,谷增伟笑着说“早知道水这么深,当初就不下海了。”说到底,谷增伟是名科技人员,1995年在英国完成电子工程信息系统的学业后,一直在加拿大从事飞行模拟机研制生产的空间技术公司工作,主持商用客机和军用飞机的飞行人员训练模拟器项目的软件开发。看到国家花大量的外汇购买国外昂贵的设备,谷增伟很心疼。中国是航空消费大国,却不是航空生产强国,特别是民用机飞行训练器领域存在空白。国内飞行模拟机和训练器依赖进口,飞行员培训成本居高不下,公司运营成本也无法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民航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谷增伟自信的是技术,一腔热血“下海”创业,遇到的困难远远超过他的想象。人才、资金、市场每一样都是从零做起。从事飞行模拟机和训练器研发需要综合性人才,需要一个团队。公司的员工是一个一个聚拢来的。谷增伟说,虽然华翼蓝天是个小的民营公司,但是员工的福利待遇比很多外企都完善,他该做到的一定做到。创业初始,人事局资助了5万元,后来科委给了40万。2005年1月公司坚持了一年多终于有了第一笔收入——华翼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中客车A320虚拟飞行训练器”租赁给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大连分公司使用。可以理解,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民营企业自己研制生产的东西,搁谁也不会贸然买进。租赁使用的结果是“训练器完全适合相应机型的培训”。同年4月谷增伟参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320虚拟飞行训练器”投标竞标,华翼的产品具有先进技术,价格相当进口产品约1/3,打破了国外厂家在民用客机训练器产品上的垄断,因而一举夺标。谷增伟和他的华翼蓝天开始被业界接受。2006年华翼蓝天实现销售收入200万,2007年实现467万,2008年1100多万,今年夏天,在高新区环外一期3个机位的生产厂房即将建成,入秋研发中心也将建成,投资2000多万。研发生产全动飞机模拟机的目标在一步步靠近。
“创业的艰苦是怎样克服的?”谷增伟目光明澈而坚定“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做。我们这些留学生在国外什么样的苦都吃过。”“身在异乡特别爱国。”“回来创业的时机好,国内航空业正要大发展。”“民航局、市里、高新区给了很多支持。”“华翼是个小公司,我以前不太接受融资,现在也在考虑未来上创业板。”谷增伟指着华翼蓝天的LOGO说:“这个点是地球仪上的天津,一架飞机从这里起飞,‘华翼’是谐音‘华裔’,我们中国人,大展羽翼搏击长空。”